当前位置:

怎样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请看芙蓉区食安创建“系统论”

来源:红网 作者:陆继华 编辑:唐甬梅 2021-09-13 15:58:43
—分享—

对米粉一条街现场销售的米粉进行检测。

食品快检中心。

改造后明厨亮灶的夜市一条街。

红网时刻记者 陆继华 长沙报道

学校食堂厨房“可识别、可抓拍、可感测、可示警、可反馈、可核验”,后厨粗加工、烹饪、清洗消毒、仓储等重点区域、重要环节“透明化”“可视化”,师生、家长和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终端全链条、实时动态查看管理,把学校食堂后厨从幕后推到台前,从过去“闲人免进”到现在“晒在网上”,实现了校园食堂的即时监督、远程监控和零距离监管……

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以改革求突破,用创新谋发展,不断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明厨亮灶”——吃得安心

走进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的食堂,食堂公示栏旁的电子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洗菜、切菜、烹饪、出菜、餐具洗消……每一个操作流程都清晰可见,每天都有9个画面全程直播后厨各个环节及现场角落,进货通道、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留样室、洗消间、售餐窗口的情况。

“只要打开APP,学校食堂各个角落的环境卫生情况、工作人员加工制作食品的场景、后厨一系列操作流程都可以看到。”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的工作人员边说边演示,“‘明厨亮灶’将学校后厨通过视频监控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广大师生和监管人员,全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让学生在学校吃得安心。”

学生饮食安全,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芙蓉区在积极参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区168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53家学校、幼儿园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用上“放心餐”,让孩子们从舌尖上感受到“芙蓉幸福教育”的滋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芙蓉区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原则,以学校食堂和经营规模大、就餐人数多、实施条件好的餐饮单位为重点,推广建设“透明厨房”“视频厨房”,规范餐饮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例如,走进车站北路社区的富丽华酒店、虾佬顶汤海鲜酒店、湘之清蒸蒸菜馆,在就餐大厅的电视显示屏上,就清楚地看到了后厨的操作情况,从食材的洗切、烹制,到厨房卫生、厨师操作等情况,都能尽收眼底,实现阳光操作。

检验检测——选得舒心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贯穿于食品生产与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是食品安全监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来,芙蓉区在全区17个农贸市场(含批发市场)、14个大型生鲜超市、13个街道市场监管所建设了食品安全快检室,为每个街道配备了食品安全快检箱。深入开展“我宣传、你传递”“你送我检、你点我检”“你举报、我查处”等活动,严格建立落实“红黑”榜、有奖举报等制度,努力推动共管共治。

马王堆海鲜批发大市场是湖南省最大海鲜水产批发市场,集海鲜水产批发交易和海鲜美食加工为一体,主营海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为了深入推进创建工作,近几年来,芙蓉区在马王堆海鲜水产市场全面推行海鲜水产品双快检筛查+双留样比对+双报备溯源+双互动管控“四双”产销对接监管模式,形成一张全面监管的“天网”, 保障入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好商户的经营品牌,更能保障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管执法,重点关注水产品是否含有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违禁成分。指导经销大户源头自建快检室,开展风险品种购前快检。目前黄颡鱼、对虾、鲈鱼、鳜鱼等9家批发大户在佛山、中山、珠海等地自建快检室8个。

“送到超市的每一批菜,都有 “身份证”—— 食用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检测检验证明,以及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当批次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芙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求采购批发大户索取《营业执照》《农业专业合作社执照》《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产品检测报告》,以及种养业主身份信息和购销票据等相关证明材料,以便“验明正身”。同时,建立产销对接微信监管群,实时传递运输车辆、驾驶人员、责任承诺,以及产地证明、检验检测、产品留样、购销凭证、采购业主等相关信息,实现数据贯通、流程透明,强化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据介绍,今年以来,芙蓉区已完成全区13700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全覆盖监管。高效开展食品监督抽检、快速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置,累计完成食品监督抽检 7180批次,合格率 98.3%。食用农产品快检199459 批次,合格率99.93%,对快检阳性产品按要求全部进行不合格食品后处置,做到三级溯源。坚持疫情防控与食安创城“两手抓”。强化辖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药店监督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食品重点人群进行不定期核酸检测,从防控疫情源头抓好食品安全。

农贸市场——买得放心

芙蓉区历来是长沙市的中心城区,各种农贸市场比较发达,但也一直是食品监管的痛点和难点。让流动商贩进市场,打造舒适干净的便民市场,确保市民的“菜篮子”便利安全,这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芙蓉区在综合考虑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以及居住人口、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因素,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对辖区的农贸市场逐步进行提质改造。

位于芙蓉区乔庄巷的文华菜市场建于1999年,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菜市场经营环境较差、硬件老化、排水不畅等问题日渐凸显。经过提质改造,文华锦尚总建筑面积达1655平方米,划行规市,配套各类食品销售区域,成为了功能品种齐全的中型生鲜市场,摊位由51个增加到了66个,整个市场焕然一新,成为了居民的“放心菜篮”。

据介绍,自2018年以来,芙蓉区提质改造和新建了朝阳、金祚、德政园、九道湾等17个农贸市场,建成隆礼食品店、禹郅生鲜店、禹泰食品店、明和中业、萝卜白菜等6个便民生鲜农产品社区门店,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经营设施规范化、市场管理制度化。市场地面干净清爽,功能分区清晰,熟食、水产、鲜肉、蔬菜等摊位设置有序,活禽区相对隔离;市场外车辆停放有序,小摊贩占道经营现象不复存在,老百姓买菜更方便、更舒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在进行提质改造在同时,芙蓉区一直坚持事中监管与打击违法行为无缝对接。近几年来,组织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等十二项攻坚行动;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捕”指示精神,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有力地推动了各大农贸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

食安示范街——逛得开心

为了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深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创造“安全、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近年来,芙蓉区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通过创新监管、多措并举,将韭菜园北路整改提质并打造集美食、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湖南米粉街”,指导沁园夜宵街、扬帆夜市建成“食品安全示范街”,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食品安全的“新名片”。

位于韭菜园街道北路的“湖南米粉一条街”,通过统一食品安全监管公示牌、统一建设“透明厨房”、统一规范餐饮服务良好行为规范等方式,打造米粉特色食品安全示范街,在那里可以吃到湘潭面面嗦、常德国梦香、衡阳紫竹林、郴州栖凤渡、永州胖子卤粉、娄底青树坪、湘西米粉等14个市州的特色米粉,欣赏到各种美食文化,感受各种休闲体验,不仅吃得安全,而且吃得有味。

马王堆街道的沁园夜宵街,原有夜宵店20余家,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诸多乱象,油烟缭绕,垃圾成堆,污渍满地,占道经营,车辆乱停,大声吆喝,不仅让市民不堪其扰,同时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2016年,夜宵街业主自发成立餐饮协会,实行自主管理,通过完善协会章程、强化业务培训,从而实现内部管理的高效运转。同时餐饮协会还共同筹集资金近300万元,对沁园夜宵一条街进行提质改造。

2020年以来,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助推全区“夜食”经济发展,芙蓉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环保、城管、街道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做好沁园夜市规范工作以及夜市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成功的经验受到国家总局、省局的肯定和推介,先后接待各兄弟省、市、区观摩达60多次。如今,每到夜晚时分,三五好友相约沁园夜宵街,爽口烤串、美味龙虾,聊天说笑,好不惬意。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感,事关长沙城市美誉度。芙蓉区各级各部门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举全区之力推进创建工作,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贡献芙蓉力量。2021年,组织93场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2388名食安志愿者参与,发放63609份宣传册宣传材料,4166名餐饮从业人员参与网上食品安全学习培训,全面构建食品安全全民参与格局。

来源:红网

作者:陆继华

编辑:唐甬梅

本文链接:https://www.furongnews.com/content/2021/09/13/101370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