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党员刘珍早已退休,现在是识字里社区陈家巷的党支部书记,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刘珍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踊跃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刘珍成为“医路相伴”志愿服务站的一员,她的身影每天穿梭在社区与医院之间,是居民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志愿好人。
见到刘珍的第一面时,精神奕奕的她不像年近古稀之年。在与我们交流中,刘珍总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我做志愿者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我肩上的责任,别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4年3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一个周末,志愿服务站内迎来了一位病患——80多岁的聂爷爷,他独自一人,步履蹒跚,颤巍巍地跨过门槛,眼中闪烁着期待与不安。当他看到身穿鲜艳红马甲的刘珍时,仿佛找到了依靠,红着眼眶,声音中带着哽咽:“我打车来这里,花了将近100块钱,本想着能看看眼睛,可因为没提前挂号,结果没看成。”话音未落,他的泪水已然滑落。刘珍见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她迅速上前,轻轻地握住聂爷爷的手,温柔地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别着急,我们会帮您的。”紧接着,刘珍与同天值班的黄大明、肖冬英等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一边紧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一边奔向医院各个角落,询问着每一个可能提供帮助的窗口。他们的身影,在医院的走廊里穿梭,经过一番努力,刘珍终于查到了当天的眼科就诊情况。然而,遗憾的是,门诊号已经全部挂满,聂爷爷只能隔天再来。
现下,刘珍想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省钱、安全的情况下送聂爷爷回家。考虑到年事已高的聂爷爷住在较远的星沙,刘珍果断决定陪伴他乘坐公共交通。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刘珍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聂爷爷就座,时刻关注着他的状态,并不高大的她,这一刻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两个小时的车程后,他们终于抵达聂爷爷的家,但聂爷爷却迟迟不敢走进家门,在刘珍的反复询问下,聂爷爷紧张地说:“因为自己背着家人独自出行就医,家里人一定担心坏了,可能会生气。”刘珍得知情况后,顾不上舟车劳顿,继续陪伴聂爷爷,一同向他的儿子儿媳解释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临近中午,聂爷爷一家热情地邀请刘珍留下就餐以表感谢,但被刘珍婉言谢绝,她微笑着说:“我还要回去继续我的工作,帮助更多的人”。刘珍的及时援手,暖心服务,不仅帮助了聂爷爷的回家归途,更架起了“医路相伴”志愿者与群众信任的桥梁。
聊到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在志愿道路上坚持了这么久。刘珍以她那质朴而坚韧的语调,表达了内心的执着:“我盼着,能一直把这份志愿者的事儿做下去,日子久了,帮助的人就多了。心里那份最初的热情,我得守着,脚下的步子,我也得迈着,就这么一直走下去,能帮一个是一个。”
蹲点手记:
67岁的刘珍不仅仅是陈家巷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医路相伴”志愿服务站的一名“资深”志愿者。自2017年起,她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志愿服务事业。在采访中我们完全被刘珍精神状态所震撼。尽管年近古稀,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热情。她告诉我们,做好事并不难,但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才是一件真正值得骄傲的事情。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信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