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先锋小区停车场承包经营由物业公司与第三方签订合同是否有效?”“是否有权签署合同要看停车场的产权归属,归业主共有则需要全体业主授权。”......5月9日晚,“芙蓉夜话·法治篇”暨湘湖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站成立三周年活动在长沙市湘湖街道湘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厅举行。
此次活动主题为“诉访共治 夜话湘‘枫’”,长沙市芙蓉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省体彩中心、湘湖街道、湘湖司法所、律所律师代表、湘湖街道湘湖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党员及居民代表共60余人参加。
活动通过湘湖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站三周年视频回顾了3年来工作站搭建当事人面对面的磋商平台,运用小程序登记、网格员巡查、志愿者上报等多种方式进网格、进社区收集矛盾纠纷,采用谈心式协调达成合意,让居民群众的“麻纱”事在家门口得到解决。
活动现场还设有互动环节,居民分别从邻里矛盾、电梯加装和物业纠纷三个方面提出发生在社区里的问题,湘湖司法所、社区及律师一一提出各自的看法,随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杨宇光和民一庭副庭长卿琳、陈丹依据相关的法规对上述问题作出法律解答。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建得怎么样、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多年来,湘湖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平台、建机制、召队伍、凝智慧,持续探索诉源、访源治理在社区的实践,及时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社区网格和萌芽状态。2023年12月,社区被评为长沙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单位。
从单干到共治的转变
湘湖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随着社会发展,大到民间借贷、财产侵权、小区改造、电梯加装、遗产继承,小到楼上漏水、充电飞线、婚姻纠纷,社区里的矛盾难以避免,怎么办?2021年5月11日,芙蓉区人民法院六支部与湘湖社区签署了《党支部共建协议书》,成立了芙蓉区人民法院驻湘湖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站。
社区充分利用辖区优质资源,调动法官、律师、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力量入驻工作站,实现矛盾调解端口前移。成立以来,社区共开展调解工作38期,收集访源问题410条,接待咨询人员500余人次,调解协调矛盾纠纷81起,有效解决群体性纠纷16起,矛盾就地化解率达75%。
依托工作站,社区建立了“11号我要咨询”便民法务咨询服务小程序。居民通过扫一扫自主登记诉求,法官每月11日入驻社区调解室,为居民提供专家问诊式的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居民遇到麻纱事,家门口就能实现一站解。
“媳妇和儿子闹矛盾,财产如何分割?”“楼上卫生间与阳台水管爆裂沿墙体渗漏怎么办?”
翻看社区保存的民事权益自助情况登记表,每月11日咨询人的基本问题、情况,法官现场解答建议、后续跟进及居民反馈也一一记录在册。
对登记表梳理回访后,社区发现了弊端:不管大事小事,居民遇事本该找法逐渐演变成有事就找法院,浪费了司法资源,使得当事人陷于法院诉讼中。
“即便法院最终判了,但双方矛盾并未化解,又会回流到社区,怨气会越来越大。不做通当事人的工作,矛盾反而更多了。”2022年7月29日,社区成立了刘桂兰调解工作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湖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刘桂兰领衔出马吸引能人充实社区调解队伍。
遇事就找刘桂兰
刘姨是谁?
刘姨就是刘桂兰。在湘湖社区,刘桂兰调解室家喻户晓。
今年农历正月初五,社区党委书记林秀云就接到了刘明(化名)的电话,声称和妻子过不下去了。“有什么矛盾可以过完年再说。”挂断电话后,林秀云又给女方赵萍(化名)打电话,通过安抚双方情绪,让他们最终同意春节后到调解室来调解。
调解当天,两人骂骂咧咧地进了调解室,坐下来就开始互相数落。刘姨了解到,两人是重组家庭,结婚后各自管自己的小孩,男方喜静,女方喜欢热闹,经常因小事吵架,“就是横竖看着都不顺眼了”。
考虑上述问题,刘姨等人意识到劝和意义不大,于是跟他们做情绪疏导。“你们一起过了30年,鸡毛蒜皮的事情消耗了互相的情谊,何不干脆一点、洒脱一点。”针对双方利益冲突的部分,调解人员组织双方对财产分割问题进行了协商。双方的郁气减少了,考虑到夫妻一场,两人最终和平解除了婚姻关系。后来刘明还给工作室送来了锦旗。
自成立以来,刘桂兰工作室已经发展壮大至40余人,社区3个小区党支部书记周一、周三、周五轮流在社区值班,遇到问题,工作室邀请小区物业公司、业委会、党支部成员、志愿者一起想点子,涉及到难以判断的财产侵权、民间借贷等法务问题,社区及时链接区法院、律师事务所,推动问题解决,社区逐渐形成了当事人说事、行业说理、法官说法的多元共治格局。
有纠纷就地解
“我把房子出租给别人做生意,现在两个月没收到租金,我没有收入来源,没地方住,谁来给我一个公道。”近日,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时接到了居民陈某的求助。网格员找到承租商户了解情况,商户却说“也是受害者”,双方各执一词。为避免矛盾激化,网格员将事件移交至刘桂兰工作室。
“宫叔是退休检察官,在矛盾化解方面很有一手!”刘姨再次邀请“老熟人”宫作武一起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伊始,宫叔和刘姨认真听取双方的诉求。陈某诉苦,“做生意经营不善,资金断链,房子也被拍卖,我又离婚了,无依无靠,全靠手头这套房子的租金维持生活。”商户也很无奈,“她时不时来我店里闹,影响了我的生意”。商户强调,不是自己不按期交付房租,是收到一封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被告知须协助法院强制执行冻结陈某的租金。
宫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促使双方放下防备,并很快找到矛盾纠纷的关键点。他建议陈某向社区作书面报告,社区向法院请求协商,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权利,商户可以向法院咨询租金支付方式,及时补付。最后在宫叔、诉源工作站调解员、网格员共同耐心劝说下,双方接受了调解建议。
近年来,湘湖社区为破解矛盾纠纷化解不到位、排查不到位等难点问题,挖掘小区“隐性财富”,积极动员能人参与社区调解工作,涌现了很多像宫叔这样的热心肠。
“5月11日正好是诉源治理工作站成立3周年。借此契机,街道、社区计划今年在蓉园小学附近打造一条法治宣教长廊,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助力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更强大、成效更显著,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林秀云如是说。
来源:综合湖南法治报
作者:樊芳 谢甜 赵娇瑜 易凰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