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养”模式打通老有所养“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 作者:周淑 编辑:唐甬梅 2021-05-31 14:02:05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周淑 长沙报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前,“老有所依”已成为政府提供的兜底公共服务之一,更是衡量一个区域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集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14.1亿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1.91亿,占比13.5%。以精准惠老、精细助老为主旨,不断构筑全新的社会养老格局,是群众所需、民心所盼。

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辖区面积约0.12平方公里,辖内既有商业楼盘,也有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属于社情民意复杂的复合型社区。目前,社区8000余名居民中,65岁以上老人1197人,占比14%,其中,70岁以上老人520人,占比6.5%,其中不乏独居重疾老人、残疾失能老人。

近年来,德政园社区积极关爱老龄居民,不断完善助老服务、创新养老方式,携手“红色服务合伙人”成员单位,以党建引领促服务升华,推出“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健康养老、爱心养老”的“四养”模式,打通老有所养“最后一公里”,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孝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孝老爱老汇成的巨大暖流,正惠及辖内银发居民,在社区上空辉映出一抹绚烂而温馨的夕阳美景,让人禁不住感慨: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创新智慧养老,彰显“一网情深”

微信图片_20210529104553.jpg

德政园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站”。

微信图片_20210529113943.jpg

社区党员上门了解老年居民身体情况。

针对辖内老年居民较多、情况各异的特点,社区凝聚“红色服务合伙人”成员单位力量,与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上门摸排、家访摸底,为520名7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养老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电子库。前者包括老人的个人信息、监护人信息和家庭情况,详细记录了老人的心理和生活需求。后者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为老年居民提供精细化助老服务。

为实现银发居民的需求“一呼百应”,2020年,社区携手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了“智慧养老服务站”,开启“智能养老生活”探索。如今,辖内87岁老人刘翠华、83岁老人胡燕民的家中现代化气息十足,除添设了多功能手推车、有扶手的老人专用洗漱台、适老马桶外,还配备了智能监测设备,不仅有一键呼叫器,方便老人遇急事时求助,还配套了智能床带,方便检测老人休息时的血压、心率、睡眠状况等。

同时,通过客厅里的多功能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老人在家的起居情况,会第一时间反馈至“智慧养老服务站”。社区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老人进行实时监护,让独居老人“独而不孤”。不久前,刘娭毑在家感到胸闷气短、坐立不安,观察到她的不适后,社区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迅速上门,及时为其缓解了症状。

聚力居家养老,提供一站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529104647.jpg

志愿者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

数百平方米的微型养老院内,老人们相伴而居,专业护工、生活设施等一应俱全,子女到养老院看望父母,就是上下楼“串个门”的事……

长沙明确提出,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呼应这一要求,德政园社区不断创新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新模式,精心打造的“家门口养老院”,既能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心理需求,又提供了专业照看服务。

早在2014年,社区就打造了微型养老院——“长者之家”。如今这处58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30余张床位,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卧室内多功能衣柜、桌椅整洁实用,温暖的被褥营造一室温馨;想放松心情,老人们可坐在客厅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也可到阅览室里读书练字;想锻炼身体,特别开设的健康小屋内,按摩器、运动机随心选择。“服务人员贴心得像崽女一样。”老人们开心点赞。

子女们探望也很方便,下班时、闲暇时走上几步就能到,只有“一碗汤的距离”。这种近距离养老方式,既凸显了专业化,也展现了个性化与人性化。

探索健康养老,实现医护到家

微信图片_20210529104635.png

“家庭医生”上门问诊。

和谐美好的晚年生活不能缺少健康,社区贴心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一份份温馨而贴心的“健康大礼包”派送银发居民。

“家庭医生在身边,小病小痛随时诊!”社区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与辖内520名70岁以上老人签约,提供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老人们进行健康体检、给予用药指导、进行保健科普等。

同时,针对残疾老人、贫困老人、失能老人或有特殊需求的签约对象,社区还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医疗服务包,真正实现医护到家。

家住社区明心苑5栋503的李自福爹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高血压,因为呼吸困难无法爬楼,不得已另外租住在润心苑12栋102,李嗲嗲每天要吸氧、带呼吸机,无法出门的他需要定期测量血压,进行治疗,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护士们,定期上门服务,解决了他就医难的问题。

倡导爱心养老,奉献一心一意

微信图片_20210529120255.png

“家庭医生”为老人做心电图诊断。

以精准惠老、精细助老为主旨,作为“全国文明社区”的德政园社区,一场场惠老行动接力赛跑、一个个爱心服务团队争先涌现,在“全民志愿者”精神的感召下,敬老孝亲成为风尚。

通过自主创新的孵化平台——“创益蜂巢”青年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区与长沙28所高校的青春学子组成“助老联盟”,来自护理、心理咨询等专业的同学们,主动上门,为老人做家务、跑腿办事,提供精神慰藉。

社区还建立了由12家单位党组织组建的“红色服务合伙人”红色联盟。党员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与特长,为社区老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给予结对帮扶。如长房物业就聚焦老年人安防需求,为小区加装了48个摄像头,让银发居民的生活更安心。

社区用活辖区内的商户资源,与辖内近百家商户携手,建立了“乐邻帮”商家志愿服务矩阵,涵盖家电维修、中医理疗、理发等诸多便民服务,并为老年居民提供送货上门、优惠减免等爱心帮扶。

多元力量融合在一起,从生活照料到健康呵护,从精神慰藉到情感交流,让爱心养老激活了社会资源的乘数效应,满足了银发居民的医、康、养、食、娱诸多需求,成为新常态下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

关爱老龄居民、完善助老服务、创新养老模式,这是一项与春天同行的事业。下一步,社区还将高效整合各类资源,打通壁垒、实现共享,聚焦社区居委会、社区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单位门店四类主体,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功能,为老人提供更周到、更精准的服务,让更多银发居民感受生活精彩、享受人生出彩。

来源:红网

作者:周淑

编辑:唐甬梅

本文链接:https://www.furongnews.com/content/2021/05/31/94184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