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周信 长沙报道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设计和筹建,芙蓉区东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终于上线了。通过统筹安排,统一调度,街道机关、各社区(村)积极按照“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一个志愿者信息名单”“一张志愿服务清单”的工作模式,着力推动东岸街道文明创建工作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使文明实践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为街道文明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树形象:“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东岸街道共7个社区(村),目前东岸实践所和各社区(村)实践站已经落地完工。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范围内,统筹运用现有资源,每个阵地都设立了固定的展示场所,搭建了居民群众活动平台,整体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对服务群众需求、弘扬时代新风、展示文明形象将起到良好作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东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慢性病义诊活动,我一直有高血压,听说这次义诊活动中有关于高血压和肾脏病的知识讲解,我已经报名了。还有一些党的理论宣讲活动啊,我都挺喜欢的,”王阿姨说起实践所乐得合不拢嘴,“平时社区实践站把我们聚起来了,打牌都少了,我们一帮老同志一起读报纸、看新闻、议身边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东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慢性病义诊活动。
展风采:“一个志愿者信息名单”
“我是一名理发师,一直想要做志愿者之类的服务,现在我们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特长的、各个职业的工作者都可以参与,我了解到情况后就马上登记了,希望可以帮助社区里一些老人实现‘家门口’理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东宜社区理发店的小郑一个月前刚在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服务表格中留下了自己的信息。最近在东宜社区组织的“邻里中心”爱心义剪活动中,免费为社区近20名居民理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过去,各社区(村)都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但是并没有对志愿者信息进行精准分类,没有完全掌握志愿者的志愿意向和个人特长。今年以来,东岸街道机关、社区(村)各设立了一个志愿者信息名单,对纳入名单的志愿者建档立卡,标明专业特长、志愿意向,准确对接志愿者需求,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志愿服务的机会,也激发了群众做志愿者的热情,切实提升了志愿服务效率。
理发师小郑正为东宜社区居民免费理发。
暖民心:“一张志愿服务清单”
街道各社区(村)均制定了一张志愿服务清单,通过群众点单,志愿服务者接单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可以直接到社区(村)实践站进行点单,社区(村)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也可以主动送特色服务到群众身边。”每月初,各社区(村)根据群众点单内容,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清单》满足辖区不同层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居住在黄泥塘社区的谭先生请自己的小女儿给社区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社区志愿“点单”帮助他顺利办理了低保业务。“我今年62岁了,视力不好退休在家,老伴也疾病缠身,小孩还在读初中,平时生活只有一些养老金勉强支撑,得知社区实践站有志愿‘点单’服务,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给了社区,没想到立即把我的需求纳入了服务清单,还派了专业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现在已经办理了低保,感谢党的好政策。”精准对接,精准服务,一张志愿服务清单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民政专干接单后上门服务。
东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1”的工作模式,不仅促进了社区治理多方参与,也切实做到了呼吁社区居民共建共享文明建设成果。“我们的‘1+1+1’服务模式,就是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到服务、甚至是管理社区事务中来,大家一起建言献智,做文明社区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东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罗加祥说。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信
编辑:唐甬梅
本文为芙蓉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furongnews.com/content/2020/07/08/760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