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屯渡街道文明实践服务“心”温度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钱敏 编辑:唐甬梅 2020-07-02 16:12:05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钱敏 长沙报道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一项具有政治性、教育性、群众性的重要工作。如何做实、做深、做成?芙蓉区东屯渡街道采取“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办法,从温情陪伴到深情倾听,从热情服务到友情比争,将“情”字贯穿文明实践工作始终,传递了正能量,诠释了真善美,打通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情”服务传递“心”的温度。

唠唠嗑、搭把手、传帮带,每天都有志愿者带着红袖章在社区背街小巷忙碌的身影。这便是当下东屯渡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群众中的印象。

唠唠嗑,好政策讲给群众听

在东屯渡街道白沙湾社区,75岁高龄的何慕周正坐在社区廉心亭中央,给芙蓉公寓的群众们讲理论、传政策……谈笑风生。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租住在芙蓉公寓,白天都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就来这里听何嗲嗲讲课。”年青租户周孙超是廉心亭的常客,每天晚饭后,早早就下来占个好位置。“以前对国家政策一知半解,自从听了何嗲上课,我对十九届四中全会、今年全国两会的精神更加深入了解,对国家、对自己生活越来越充满信心。”

何慕周老嗲嗲不仅是芙蓉公寓廉心亭的串讲常客,他还是芙蓉区理论微宣讲百名宣讲骨干之一,经常在全街各个社区轮回宣讲,虽然已经75岁高龄,但自加入宣讲队伍以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选题、备课、PPT,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参与,每一次修改都尽心尽力。“我就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党的理论政策在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何慕周总是信心满满地说。

看见嘉雨社区的五嘉志愿者推门进来,80岁的邹定光连忙起身,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准备带上老花镜,步履蹒跚,准备去门口迎接。“哎!邹嗲,您赶紧坐着,千万别客气,我是顺路来给您送粽子的。”社区志愿者抢先一步,双手把邹嗲搀回沙发上。“你们来啦,我给你们准备了桃子、苹果,可脆了。”邹定光用双手拉着志愿者,非要大家吃茶几上的水果。

邹嗲嗲是东屯渡街道嘉雨社区水云间居民,虽然住的房子也大,生活上也宽裕,但是子女们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宽大的房子里,着实有点冷清。“我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太孤单了。这些年来社区志愿者总是照顾我,不仅经常来陪我聊聊天,给我送温暖送政策,今天还给我送粽子,真的非常感谢社区。”说着,他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眼里尽是感激之情。

ec07a0b49af2c2ac815a491502952a3.jpg

嘉雨社区志愿者给老人送粽子

今年端午佳节,嘉雨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社区五嘉志愿者自己动手包粽子送粽子,将一盒盒包好的粽子送到小区八十周岁以上的独居和高龄老人手中,陪聊天、送政策的同时也送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

退休、空巢老人的孤单与困惑,是目前社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发挥他们的余热,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是街道着力解决又难以解决的一道命题,而现在活跃在东屯渡街道六个社区有“唠唠嗑”功能的志愿服务队,既吸收这些老人又服务这些老人,彻底破解了这一难题。

搭把手,好服务做给群众看

从排解孤寂到政策宣讲,从发现问题到“搭把手”帮忙,“唠唠嗑”的效应能无限放大,又能精准聚焦。这不,通过“唠唠嗑”得知,嘉雨社区凯乐湘园水管爆裂,物业急着维修可是一时没有工具,小区可能要停水一天怎么办?社区干部李佳立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群发求助消息,隔壁星城世家小区物业的志愿者立刻接单,忙碌到中午十二点终于找到漏水点修好。“要不是他们来帮忙,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水,太感谢他们了!”担心下午没水耽误她在家宴请亲人的谢京芸长出了一口气。

东屯渡街道组宣委员杨昕说,“唠唠嗑”只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一个小功能,还有“搭把手”“跑跑路”“微修理”“微监管”等数十项服务功能,参与志愿服务人员达到近千人,他们每天都活跃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

在东屯渡街道扬帆社区,无物业小区扬帆小区B区化粪池年久失修,近段时间周边总闻到一阵阵恶臭,居民向社区寻求帮助,社区书记杨宇迅速组织社区志愿者,配合街道联点领导协调市政、环卫等职能部门,仅用一上午就把化粪池疏通完毕,还居民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周边居民对这高效、及时、快速的办事效率,无不竖起大拇指。

走进金科社区,经常能看见一群穿着迷彩服的民兵在社区的背街小巷穿梭,他们是社区的老兵志愿服务队,他们平时的任务就是“搭把手”,看见有需求、有困难的群众就“帮代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今年疫情期间,了解到鑫科明珠小区内群众买蔬菜难的问题后,社区老兵刘根就挨家挨户电话询问群众的菜单,收齐后由社区志愿者去蔬菜基地统一低价团购,再由社区老兵志愿者上门无接触式配送,解决居民无蔬菜吃的一大难题。

e8ccbb425f1440564ca5ff8b4494ab0.png

金科社区老兵志愿服务队合影

在东屯渡社区,近几年,带上自己亲手烹饪制作的百家宴菜品去福利院庆祝农历新年,成了“先锋·爱”志愿者的常态。香甜软糯的南瓜、清新爽口的青菜……除了在一起品尝美味菜肴,志愿者还细心照料,帮老人们盛饭、夹菜、递水果等,一道道美味传递着一份份情谊,洋溢着幸福、温暖的味道。

df8bfdd1a845fa3ae841117ee1156f4.jpg

志愿者带上自己亲手烹饪制作的百家宴菜品去福利院庆祝农历新年

 传帮带,好生活带着群众干

“搭把手”,一股股暖流进心头。群众的很多事看似微不足道、鸡毛蒜皮,但恰恰是他们望眼欲穿又无法解决的急事、难事、大事。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就是“搭把手”的事儿,只是看你能不能意识到、愿不愿意帮,这就是素质与文明的问题。素质需要培养,文明需要引导,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全街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服务意识和文明素养呢?

2019年1月,芙蓉区东屯渡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全街志愿服务队总队长。紧接着,覆盖全街的6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继建立。

机构有了,场所有了,谁来干?

很快,以街道浏河赤子心为统领,7支街道级志愿服务队、42支社区级专门志愿服务队、14支两新党组织志愿服务队、若干支小区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相继成立。全街1000余名党员也就地转化身份,成为志愿服务者,同时将这项工作向群众、两新企业单位、共驻共建单位、大工委成员单位等各界人士拓展,全街你传我带、又传又帮之风逐渐形成。

队伍有了,干什么?怎么干?

“紧盯群众的所急、所需、所难,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信仰加油站、群众服务站。”街道组宣委员杨昕说。

于是,街道理论微宣讲团深入到全街30几个小区开展微宣讲;志愿服务队穿梭在社区背街小巷“搭把手”“帮代办”“跑跑路”;许多小区内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批“微修理”小能手;小区内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财产安全微监管……一年多时间,全街面貌焕然一新,文明蔚然成风。空巢老人不再孤单,群众有困难能得到及时帮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就连昔日的瘾君子也成了社区的志愿者。

用心听,用情干,社区干部的热情高涨了,群众被感染了,社区之间也开始争夺名次了。“今年六月,街道举办了理论微宣讲大比武,表彰奖励了2名优秀宣讲员,在各社区反响很好。一时间群众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意识明显增强,这可是难得的文明街风啊。”街道组宣委员杨昕说到。看到获奖的群众捧着证书和奖品,嘉雨社区退休老干部唐建春老嗲嗲也不甘示弱:“下次我也要参加!”

比,比的是效果和质量;争,争的是荣誉和幸福指数。扬帆社区黄建文自今年疫情防控以来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喷洒两栋楼,他常常说小目标累积起来就能发挥大作用,小区群众也因此就亲切的喊他黄哥。同样感到幸福的还有芙蓉社区师政,连续多年都组织“金婚银婚圆梦行动”,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拍婚纱照。他说:“我对幸福的要求不高,能为社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

文明,也是一种习惯。而这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催化出强大的正能量,既可以主宰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从温情陪伴到深情倾听,从热情服务到友情比争,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始终的就是一个“情”字,这情如同一股股暖流,融化着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88岁的白沙湾社区居民周海云感慨道:“过去觉得自己精神很贫瘠,现在来看,光小区内向上的能量,就让我觉得自己很富有。”的确,对于东屯渡街道来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仅一年多时间,就有近一半的干部群众成为志愿者。这么多人的觉醒与改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文明新风,还有实实在在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政治生态。

芙蓉区东屯渡街道的做法既播撒了文明的种子,又帮助广大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不仅温暖了群众,也感染了群众。群众由被帮到参与再到文明习惯养成,群众角色的转变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素质和街风文明的大幅度提升,还有践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政治信念和行动自觉。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钱敏

编辑:唐甬梅

本文链接:https://www.furongnews.com/content/2020/07/02/75909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