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湘雅二医院旁南元宫巷内,这里有一所以就医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雷锋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它有个温暖的名字——“医路相伴”。成立三年多来,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感人故事,留下了太多动人身影。芙蓉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走进站点开展蹲点调研,尽可能详实地记录了一批这里发生的故事,这些雷锋志愿者们口中无足挂齿的小事,或许便是推动我们社会向善向前的最大力量。
彭桦住在长沙市芙蓉区湘府社区,2019年退休后,她就开始专心在家照顾病重的母亲与丈夫。2023年9月,她在学雷锋志愿者小队长何小卫的推荐下,加入到了“医路相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了一名资历“轻”但手熟的学雷锋志愿者。当我们在向她发出“为何退休后在需要照顾家人的情况下不多歇歇,还要继续从事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疑问时,她突然笑了笑:
“大家都说人生有两段旅程,退休就是第二段旅程的开始,我只是开启了一段自己选择的旅程。”
彭桦“第二段旅程”的“驴友”还真不少,“医路相伴”志愿服务队每个人轮到一次值班通常是一个月左右,这样的排班常常引起大家的“不满”,大家都觉得排班太少,每每轮班时大家都抢着往站里跑,队长何小卫常常感叹:“班不够排啊。”
学雷锋志愿队伍里负责“老带新”带彭桦熟悉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是2020年8月便开始从事志愿工作的老前辈朱禾秀。今年72岁的朱禾秀已是50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人古道热肠又认真负责,无论是年龄还是志愿工作资历,都让新加入的彭桦十分信服,唯一让她有疑虑的是——年过七十又身形瘦削的老大姐真的还能在志愿工作中出上力吗?是不是学雷锋志愿工作也就是在站点里坐着回答一下前来咨询患者的问题?这样的疑虑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很快得到了答案。
十月初的长沙,秋风还尚未来袭,人流涌动间仍难掩些许燥热。上午天还未亮,彭桦与朱禾秀便早早来到了文明实践站中值班——“医路相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前来求医的病患,往往大清早便会来到医院,学雷锋志愿者们当然要就着患者们的时间调整值班时间。实践站旁边就有几家早餐店,店里早早的便坐满了人。彭桦和朱禾秀正准备出站在医院周遭巡逻时,便看到早餐店内急急地走出来一位中年女性,直奔站点而来。看到彭桦和朱禾秀身上的红马甲,她眼前一亮,未曾细看红马甲上的银发,便火急火燎地前来寻求帮助。
女子的口音听起来是湘乡人,三言两语之间,彭桦便感到了事情的棘手。原来,该名女子是带着婆婆从老家到长沙前来看病的。婆婆已有90高龄,还患有阿茨海默症,大小便也无法自理,本来打算吃完早饭后再到医院就诊,结果由于路途遥远,老人家突然犯病走不动路,大小便也解在了身上,迫不得已只能来求助学雷锋志愿者帮忙。
彭桦正在犯难如何帮助老人家时,却见得女子面容虽然愈发焦急,声音却越来越小。彭桦定睛一看,瞅见女子眼神闪烁着瞥向了朱禾秀的银发上,心中便已了然。未曾思考许久,却听得朱禾秀一边往站里走一边说道:“把站里的轮椅先拿出来,要给娭毑抹身,人少了搞不定,我把值班的吴荣辉一起叫上。”不多时,朱禾秀便和吴荣辉一起推着轮椅出了站门,四个人互相搭手,一起把娭毑抱上了轮椅,带到了门诊大厅。
气喘吁吁赶到医院后,大家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头行动:朱禾秀让女子先去排队取号,把老人就诊前工作先做好;朱禾秀、彭桦与吴荣辉推着老人先去厕所抹身。到了厕所,即使做了心理准备,但当大家把老人衣裤脱下时,浓烈的异味还是使大家不禁皱眉——学雷锋志愿者们并非专业护工,平时的志愿服务也并不涉及这类工作。访谈时,彭桦坦然道:“将心比心,为一个陌生人擦身清洁大小便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我在那时确实是有些迟疑的。”然而,接下来朱禾秀的举动,真正打动了刚刚接触志愿工作不久的彭桦。只见朱禾秀没有半分犹豫,一边为老人换下了尿不湿,一边细心地为老人擦拭身体,即使自己身上沾上了污秽也没有丝毫停顿。由于老人无法配合,说起来简单的流程即使有三人相互配合,也进行得十分艰难——彭桦和吴荣辉两位加起来已有130岁的学雷锋志愿者要把老人抱抬起来,一边需要保证老人不能摔倒,一边又要避免老人其他部位不小心沾上秽物,同时也要尽量让自己的衣裤不被弄脏;朱禾秀需要抓紧时间,一遍又一遍地为老人擦拭由于时间过长而有些顽固的污秽,为老人做好清洁,更换好老人的纸尿裤,又得把弄脏的公共区域做好卫生。做完这些工作时,三人都已满头大汗,银色的发丝相互粘连着,已经有些散乱开来。来不及休息,三人便马不停蹄把老人送到了诊室,老人也顺利地就诊完毕。
不像影视小说中描绘的场景,与老人、女子的分别并没有特别的、具有仪式感的动作。但彭桦一直记得离开时女子感激的眼神与朴素的一句道谢——“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一天的志愿工作也并未结束,同样需要帮助的对象依然一波波地前来站内求助。
只是对彭桦来说,人生的第二段旅途开始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蹲点手记:
提到学雷锋志愿者们,人们自然会想到他们承载着善意,象征着朝气,代表着奉献。但具象到一个个每天帮助伤患推轮椅、背扶老弱上楼梯、甚至擦拭病人排泄物的人儿身上时,或许我们对其的认知才能真正鲜活起来。
日行一善已是难得,而“医路相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银发红马甲们,自加入后便披星戴月、风雨无阻。而他们所行的善事善举,桩桩件件温暖人心。这一城的好人好事,一如漫天繁星,远远望去虽微渺如尘,却都闪烁着点点星光。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诚植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