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芙蓉区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在“扶老济困”上展现了芙蓉担当,为老服务与慈善救助领域成效显著,切实兜牢兜好了民生底线。
十家银龄餐厅落成,助餐服务温暖可及
为了解决居家老人的用餐难题,芙蓉区民政局因地制宜,出台《芙蓉“银龄餐厅”老年人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对新建、开展助餐服务的点位提供建设和运营支持,2024年在辖区内新建老年助餐服务点10家。
84岁胡嗲是识字里社区的特困老人,在没有银龄餐厅之前,他吃饭就是随便对付,一两个馒头也能当一餐饭。识字里银龄餐厅开业后,在政府的补贴支持下,他可以到助餐点免费吃饭。于是,胡嗲成了餐厅的“常客”。他每天11点准时来到助餐点,和工作人员聊聊他今天上午做了些什么事、身体感觉怎么样。
9月20日,胡嗲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到助餐点,银龄餐厅的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联系他,在电话中得知他因身体不舒服在医院住院,并在电话里说想吃餐厅的饭菜,厨房师傅立即做了平时他爱吃的菜,并煲了汤送到医院。饭菜送到时,他非常高兴,眼含泪花说:“现在银龄餐厅就像我的家,我感觉越来越幸福了!”
银龄餐厅
据了解,这些“银龄餐厅”选址于老年人居住密集区,便于老年人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到达,所有场地均采取无障碍设计,包括宽敞的入口、防滑地板、扶手、电梯或坡道等,以适应老年人身体条件。“银龄餐厅”根据预计服务人数合理规划餐厅面积,确保有足够的就餐区域及厨房操作空间,同时预留一定面积的活动或休息区,以便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银龄餐厅15家,均能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务,今年以来开展助餐服务6万余人次。
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老人幸福指数攀升
为给辖区内的经济困难、特殊困难老年人打造安心、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芙蓉区大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今年为368户经济困难、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工程。
这些改造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依据每位老人的实际需求与居住环境“量身定制”。从无障碍通道的精心铺设,到卫生间扶手的贴心安装;从防滑地垫的细致布置,到紧急呼叫系统的全面覆盖……每一处改造细节都彰显着对老年人生活安全与便利的深度考量。通过这些适老化改造,老人们的居家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日常活动更加自如,意外风险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为他们能够在熟悉的家中安享晚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银龄餐厅”为老年人上门送餐
不仅如此,芙蓉区民政局还为630余名失能、半失能的经济困难、特殊困难老年人送上了“六助”上门服务的贴心关怀。专业的服务团队如同老人的“专属管家”——定期上门提供助餐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营养美味的热饭热菜;助浴服务解决了老人行动不便难以自行洗澡的困扰,让他们时刻保持清爽舒适;助洁服务使老人的居住环境始终整洁干净,心情也随之愉悦舒畅;助医服务更是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专业医护人员上门进行健康检查、基础护理以及送药指导,确保老人的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助行服务为有出行需求的老人提供陪伴与辅助,助力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助急服务则为老人应对突发紧急情况提供了坚实后盾,让老人在遇到危险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援与帮助……
精准开展慈善救助,彰显暖心人文关怀
彭阿姨(化名)是一名困境老人,本就离异且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她,婚后孕育了一个唐氏男孩小姜。一晃就是36年,小姜因二级肢体残疾瘫痪在床,需要彭阿姨每日照料生活起居及身体护理。
芙蓉社工王婷在了解到彭阿姨的情况后,一方面通过定期走访,积极引导彭阿姨坚持每天外出运动1小时,缓解她照料儿子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王婷积极链接资源,让彭阿姨和她的儿子在得到慈善救助的同时,还得到了由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芒果公益联合长沙市年轮骨科医院提供的免费医疗救助。小姜的双手由原来的不能动,通过专业的医疗手术现在恢复了自由活动,彭阿姨本人在医生的调理下身体状况日渐好转,并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芙蓉社工王婷走访困境家庭
据悉,近年来,芙蓉区民政局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精准开展困难慰问与慈善救助工作,为“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提供“有温度的救助”,实现“点单式”服务,努力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救助需求。全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200余人,开展慈善助急11例,春、秋季助学113例;投入195万元开展“为困赋能”社工项目,采用“社工+救助”模式,由专业社工对困难群众上门探访,开展心理疏导,进行个案帮扶;组织小组、社区活动等,服务困难群众1600余人。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芙蓉区民政局
作者:张嘉倪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