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之花|骆莉:用一针一线绣出文化传承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信 柴舟 编辑:赵婧 2024-06-17 11:30:03
—分享—

在2018年以前,骆莉眼中的“湘绣”是一个遥远的文化符号,虽然常常被湘绣高超的技艺所惊艳,更惊叹于湘绣高额的价格,但没想到自己也会走上学习湘绣的道路。直到有一天走进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看到用“鬅毛针法”绣出的毛发光泽柔软、根根灵动、栩栩如生的狮和虎时,她才真正体会到了“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湘绣之美。

图片

湘绣“鬅毛针法”作品

光影、色泽、质地是数千年来人们刻画艺术之美的不懈追求,湘绣这门神奇的艺术,指尖精巧生风,针线缤纷化形,缎布之上可生万物。骆莉介绍,作为一门绵延2000多年的古老艺术,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在湖南民间刺绣基础上吸取苏绣、粤绣等刺绣精华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显著湖湘特色的刺绣艺术。湘绣讲究“以针代笔、以线润色”对物象进行真实再现,并以着色富有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绣针带着蚕丝线在缎面间不断穿梭着,在整个绣布上不过是寥寥一笔,仅仅是一朵花,骆莉就要为其选择10余种同色系的丝线,用湘绣独有的掺针法,将各种颜色的丝线交织、过渡,使得绣出的花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感。

图片

师傅彭娟正指导学生骆莉刺绣

“一朵花、一棵树,自然地展现出来,考验的是一针一线的手艺。”拿着绣针的骆莉是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生产研发中心的一位00后的“绣娘”,她的老师是湘绣首批90后刺绣传人中的佼佼者、全国技术能手彭娟。对骆莉而言,刺绣最难之处在于静心,过去在刺绣时,心态总是很急躁,心中总想着什么时候能绣完?有没有什么快捷的刺绣办法?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针路不对,只能拆线重来,反复几次后,骆莉明白刺绣需要手艺人内心平静下来,沉淀自己。

孜孜不倦的练习,骆莉早已经熟稔刺绣动作,但还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她现在正在创作一幅新的湘绣作品,需要用到十几种针法,几百个深深浅浅的色阶,一针一线地绣下来,期间若是乱了技法,或是错了颜色,便极为麻烦,用丝线覆盖不一定能挽救,返线则易毁坏底布。骆莉说,湘绣也并不只有刺绣这一个环节,有完备的制作工序,包括创稿、裁料、绘稿、配线、饰绷、刺绣、验花、整烫和装裱,样样都要用心对待。

现在,骆莉正学着师傅彭娟“摸黑”绣花,只有针法娴熟、对色差把握精准,才能做到。“不开灯刺绣,在师傅看来,就是匠人精神,也是湘绣技艺能传承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天然的蚕丝线,在不同光线之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光泽,没有任何一种灯,能达到明暗恰当的自然光所折射的真实。骆莉解释,为保证绣品呈现出准确的色彩变化,不管白天光线多暗,绣娘们也不轻易开灯。师傅彭娟一直是骆莉学习的榜样,虽然老师身上已有“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国企工匠”“湘直工匠”等多项荣誉“加身”,但骆莉感受最深的,还是老师坚守在心底的那份热爱,对湘绣的初心,以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这些美好的品质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她。

图片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绣娘们开启了直播

不久前,为了让湘绣文化更好的传播,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线上直播。传承人们轮番出镜,讲述湘绣的历史、纹样,展示湘绣胸针、围巾的搭配方法。还有很多像骆莉一样的青年绣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针法和作品,传播湘绣文化,获得不少点赞。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练好基本功,刺绣里一针一线都是心思,我要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汇于针线中,用一针一线绣出文化传承。”骆莉对此充满自信,这些年新国潮、新中式很火,湘绣作为传统文化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有了关注度,老手艺更能创出新活力。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信 柴舟

编辑:赵婧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