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中央文明办发布2023年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南9人(组)群众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他们是:
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廖连清、何巧仁
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龙正良/黄广东、彭清林
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李柏霖、甘剑锋、胡连喜、宋庆莲(部委推荐)
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腾德付
其中,上榜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胡连喜,由长沙市芙蓉区选送推荐。他是敬业榜样,城市清掏工坚守岗位36载,用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为我们这个可亲可爱的时代立起了奋斗“坐标”,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芙蓉区作为首善之区,持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弘扬主旋律,全区上下涌现了一批事迹突出、有口皆碑的好人典型。近年来累计产生中国好人26人、湖南好人41人、长沙好人104人,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在平凡中迸发崇高的道德风尚,感染着周围越来越多人见贤思齐,用数不尽的凡人善举,让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温度。
人物故事
胡连喜,男,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沟渠组班长。自1987年以来,胡连喜一直从事城区单位小区化粪池清掏、公厕粪便、污水管道清疏及生活垃圾清运一线工作,整日与恶臭“打交道”,胡连喜毫无怨言。他36年如一日,默默地清理着城市的“肠道”,为小区群众的生活提供着便利,给千家万户带去洁净生活。
有些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
在很多人眼中,掏粪工可不是什么好工作,不仅要每天忍受难闻的味道,还要疏通、清掏、挑粪,样样都是体力活。一旦哪个泄水井堵塞,或者公厕粪坑堵塞,市民的电话则一个接一个不停地打,时间紧、任务重、环境差、待遇低,很多清掏工人都坚持不下去。起早摸黑,日晒雨淋,365天除了春节轮休,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要求调岗换岗甚至辞职走人的比比皆是,但是,胡连喜却初心不改,始终坚守。不管什么时间点,只要电话一到,他都能及时赶到现场。
每次清理时,胡连喜总是站在臭气熏天的下水道旁,熟练地戴上手套、拿上铁钩,勾开地上的井盖,然后一勺勺舀、一车车推。不管多脏多累,他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在清掏一线战斗着。36年来,胡连喜带领班组成员一起疏通管道544万余米,清掏各类井32万多座,清掏化粪池22万多个,外运污泥3841立方米,无一延迟,无一投诉,赢得了辖区街道社区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险情严重就越要冲在最前面
作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沟渠组班长,每年要处理十几起危情险情,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及时排除险情。老照壁巷抢修下水管道,需在开裂的平房中间开挖3米多深铺设500mm管道,胡连喜不顾危险,带头跳了下去。在更换过程中,两边平房土墙突然松塌,砖瓦下落,导致其腿部被砖块砸伤造成骨折,至今变天就成了“瘸子”。
2017年7月,长沙市城区因持续暴雨出现积水。胡连喜带队巡查处置排渍点任务。得知浏阳河边一老旧小区遇险,他火速前往,只身跳入水中,摸索着打开泄水井排水,差一点被卷入地下。整整两个昼夜,胡连喜不曾眯眼,整个人都臭烘烘的,脚在水里也泡到泛白发烂。
当好师傅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沟渠疏浚、粪坑清掏看似简单,但若不熟悉情况,无异于盲人摸象。班组长李贤移回忆起第一次胡连喜带自己熟悉工作现场的情景:胡连喜帮徒弟立好路障,教他如何规范施工,烈日当头,即使是戴着草帽,胡连喜依然汗流浃背,但手上的活却一点也没慢下。
2023年1月16日,胡连喜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ICU手术治疗,出院时已是大年三十了。考虑到自己身体抱恙,且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胡连喜想尽快把自己36年的工作经验全部传授给沟渠组员。因此,他没有向单位申请继续休假养病,而是第一时间奔赴沟渠岗位。
36年来,胡连喜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出了多个沟渠组长,目前沟渠组的班组长8人和维护队数十名技术能手都是胡连喜带出来的,为芙蓉区的市政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芙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