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榜样在身边|全国模范!善解麻纱事的“辣利婆”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姚炜 编辑:赵婧 2023-10-16 10:35:45
—分享—

2023年10月9日,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授予999名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其中,芙蓉区韭菜园街道汤家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廖海梅荣获该项殊荣。

“谢谢廖书记,多亏了你,我们的小区安全隐患问题才能这么快解决!”近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街道汤家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廖海梅成功调解了某单位宿舍业主与该单位之间的纠纷,业主代表刘某君握着廖海梅的手,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这起因小区电改、屋顶防水工程而引发的纠纷,经廖海梅一直不停地做工作,一趟又一趟地跑,听取双方意见,结合事实和法律提出符合双方利益的调解建议,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纠纷成功化解,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半路出家的“老黄牛”

一头利落的短发,声音洪亮、说话铿锵有力,总是面带笑容,让人感觉格外亲近、十分值得信赖,这是廖海梅给人的第一印象。“辣利婆”(长沙方言,指能干的女人)、明星书记、最美调委会主任……这些都是居民群众给廖海梅的标签。2004年大学毕业后,廖海梅主动放弃了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基层一线,立志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基层广袤的热土中。这一干,便是18载春秋。

汤家岭社区毗邻长沙火车站,面积约0.9平方公里,由原来的汤家岭社区和向阳湖社区合并而成,辖区内商业网点多、老旧小区多、常住人口多、流动人口多、民事纠纷多。群众纠纷无小事,半路出家接手调解工作的廖海梅来到汤家岭社区后,凭着敢闯敢干不服输的劲头,见缝插针地学习相关知识,向领导、前辈请教调解经验和技巧,很快成长为居民群众认可的调解能手。

图片

汤家岭社区书记廖海梅调解居民遗产纠纷

“矛盾纠纷无大小,千方百计解决好。”廖海梅总结调解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耕社区调解工作路子,通过“党建+人民调解”的方式,将矛盾化解在社区、纠纷解决在诉前。“网格员每天在群众身边,大家知根知底,哪家有纠纷,他们第一时间知道,能够及时进行有效调解。”廖海梅将社区划分成5个片区26个网格,以“人熟、地熟、情况熟”为标准,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调解员,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防止小事拖成大事、民事拖成刑事的现象发生。

多年来,廖海梅发挥“老黄牛”精神,用热心、爱心、耐心成功地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解除了居民群众的烦心事。

群众贴心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听群众所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知心人。”廖海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图片

汤家岭社区书记廖海梅和韭菜园派出所商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2021年11月的一天,一大早,15名情绪比较激动的民工就聚集在了某酒店前坪,称参与的项目建设完工后却一直未拿到工资。廖海梅当天正好在该酒店的隔壁小区进行安全早巡,得知消息后她迅速到达现场,一方面安抚聚集人员情绪,进一步了解事情原委,另一方面联系项目负责人到现场进行调解。在调解中,项目方认为己方早已将全部款项支付给包工头,无义务再给民工付钱。民工方则以包工头失联不能拿到工钱为由要求项目方当场结清工钱。廖海梅通过派出所民警又联系上了包工头,包工头在调解中称自己资金困难无法全额支付。三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难以达成一致。

廖海梅不畏难、不怕繁,加班加点做工作,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项目责任人、包工头反复做思想工作,提出合理调解方案,最终促成三方握手言和,达成一致协议。农民工工资总计16万余元全部进入民工代表账户,在廖海梅的监督下逐一发放到民工手中,至此民工欠薪的问题得到解决。民工拿到薪资后,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

廖海梅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付出了汗水,工资报酬是他们付出的血汗钱,于情于理于法,都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薪”愁。

敢打硬仗的“铁娘子”

面对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廖海梅常说:“只要心中装着居民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

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金牌调解员的程某也难以调和与弟弟程某某的纠纷。原来二人的母亲生前曾立下遗嘱,房产归姐姐程某继承。弟弟程某某与母亲居住在一起,母亲去世后,程某计划将该房屋出售,但是弟弟拒不腾出,要求姐姐支付50万。

法院诉前调解后无果,程某也不想与弟弟闹上法庭,便求助到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廖海梅带着调解员一道分别与姐弟二人沟通了六次,历时四个月后最终达成了姐弟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弟弟程某某如期搬出房屋,姐姐程某也按时将房屋交付给买家。这桩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纱事”在廖海梅的“巧手”下成功化解。

敬业的法治“护航者”

矛盾纠纷调解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廖海梅通过厚植法治文化,将纠纷调解和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学法、知法、用法的自觉性,有效避免或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图片

汤家岭社区书记廖海梅组织辖区居民参加法治宣讲

廖海梅在社区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下足了功夫,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都被最大限度利用起来,沿着竹园路规划了36块宣传板打造法治长廊,在杜家园巷打造了集普法、教育、互动、休憩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文化街,让居民群众、过往行人在闲庭信步间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线下的“娃娃法庭”青少年法治教育内涵丰富,开展模拟法庭、推出普法课堂、普及行为戏剧、打造法治游学季、举办法治论坛,线上的普法直播课堂活动解决了时间冲突、空间限制同样“吸粉”众多,邀请专业律师讲解反对校园霸凌、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学法、知法。

廖海梅积极挖掘热心居民、专业律师、在职党员加入到汤家岭社区的调解队伍,培育了一批如莫坪桦、文琪、芦勇、陈运祥的普法达人和调解能手,组建了几支有文化、有热心、有水准的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队伍,创作了写、画、讲、唱、演、奏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作品近百篇。2022年11月,汤家岭社区获评了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要坚定为民情怀,做到与当事人共情,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真心实意为当事人服务,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多年来,廖海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无怨无悔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社区,用责任守护平安和谐。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姚炜

编辑:赵婧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