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谋发展 共商未来 专家名家聚焦芙蓉区“一区一带”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再升级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婧 2023-02-24 10:22:13
—分享—

图片

作为长沙城市的原点,芙蓉区历来是长沙这座千年之城的文脉商脉汇聚之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芙蓉区把推进袁家岭中央文化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2月23日上午,由谭仲池、鄢福初、龚曙光、吴友云、何立伟、沈念、彭祝斌、孔小平、郑自立、陈先枢、吴海浪、常徕等组成的芙蓉区袁家岭中央文化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专家委员会举行座谈会,共谋共商芙蓉区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

图片

历史的积淀与新时代的发展,让袁家岭中央文化区和浏阳河文旅产业带(以下简称“一区一带”)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累积了蓬勃的发展势能。曾经的“中心点”如何奔向“新高地”,让“老地标”讲述“新故事”成为当天专家委员会成员建议建言的主题。

图片

“当务之急是找准提升‘一区一带’影响力的文化核心点。”第十届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仲池谈到如何更好推动“一区一带”建设时认为,应该围绕马王堆汉墓文化和传统戏剧文化来做文章,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塑造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品牌,通过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来带动文旅发展。

图片

围绕马王堆汉墓文化作文章,打响文化旅游品牌是当天不少专家的共识。省文联原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主席鄢福初认为,要推动“一区一带”建设,需要把独有的马王堆汉墓文化作为特色注入到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化品质的提升为文化产业注入核心竞争力,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力的传播搭建好平台,形成可持续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

图片

产业发展要以项目为载体。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龚曙光表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标志性产业和项目,在做优环境、规划好产业布局的前提下,要加快“一区一带”建设,必须要引入社会资本,推出一批带动性的项目,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片区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市场主体的培育同样重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博士郑自立认为,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文化精品与“烟火气”相结合,把抓大项目与培育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把培育文化业态与延长文化产业链结合起来,把畅通文脉与畅通商脉结合起来,尤其对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培育,要出台一系列的人才、资金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带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资源的整合对推动‘一区一带’建设很重要。”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会长陈先枢表示,袁家岭是长沙城市中心点,集传统文化和现代商贸于一体,周边都正街、白果园等历史文化街区遍布,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浏阳河东西两岸的人文历史元素也不少,要推动“一区一带”建设,关键要把周边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旅游资源整合好,通过策划形成一批精品旅游或网红打卡线路,以此带动人气增长。

在座谈会上,芙蓉区委副书记、区委统战部部长、区委党校校长何溪桥结合“老芙蓉,新味道”,向现场各位名家介绍了芙蓉区文旅发展情况。她表示,希望各位多到芙蓉走一走,多到“一区一带”看一看,来实地体验、实地领略、实地挖掘,把芙蓉精彩、芙蓉故事推介到各行各业各领域。也希望大家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共同把文化资源转换为发展资源,推动芙蓉文人、文创、文企、文产融合发展,让文化区容得下灵魂,也容得下肉身,有诗和远方,也有柴米油盐。芙蓉区也将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地用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政策,最好的礼遇,让各位专家名家和企业体会感悟到芙蓉发展文化产业的态度、决心和力度,希望大家多为“一区一带”的建设提出好思路、好建议。

会上,芙蓉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杨光华介绍了当前“一区一带”建设情况。目前,袁家岭中央文化区、湘江浏阳河两条百里画廊总体建设已纳入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长沙市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芙蓉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建设是湘江浏阳河两条百里画廊规划建设重点部署段,纳入《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阶段,芙蓉区还将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提升“一区一带”品质。

县级领导祁家宏 、罗加祥、贺岱权参加座谈。‍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婧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