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公布了第五批湖南省党史教育基地,全省28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党史教育基地。其中,位于芙蓉区的《湘江评论》编写处旧址成功入选。
《湘江评论》编写处旧址位于芙蓉区修业学校内,有《湘江评论》主题雕塑、青年毛泽东编写《湘江评论》旧址、《湘江评论》陈列馆等,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余平方米,展品数量40件。2018年到2019年,修业学校的《湘江评论》旧址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湘评论》杂志社红色教育基地”和“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江评论》主题雕塑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的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以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这样写道。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来修业学校,以历史教员的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周刊,由毛泽东任主编并亲自撰稿,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湘江评论》承载了毛泽东同志一心救国,以此唤醒民族的精神。在修业学校操场中央,就有着纪念《湘江评论》创刊一百周年而专门设立的雕塑,雕塑约为25平米,选取《湘江评论》创刊宣言节选部分,结合学校文化标识,在学校显著位置进行呈现与展示。
青年毛泽东编写《湘江评论》旧址
《湘江评论》陈列馆
踏入毛泽东在任修业学校历史教员时的卧室,这便是青年毛泽东编写《湘江评论》旧址。在这里,毛泽东主编了《湘江评论》,他白天教书,晚上在此主编《湘江评论》。《湘江评论》以其大无畏的革命气势向反动的、落后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战,其刊发的文章针砭时弊、宣传进步,且文笔犀利、活泼生动、雅俗共赏。刊物发行后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追捧和热烈欢迎,创刊号当天即销售告罄,第二期加印至5000份仍一报难求,在青年学子中只能争相传阅。
1919年8月,《湘江评论》第五期刚刚出版未发行即遭张敬尧当局查封。《湘江评论》虽然只发行了4期,但被认为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在《湘江评论》陈列馆中,便从“思考·谁主沉浮”“亮剑·激扬文字”“向前·中流击水”三个篇章对《湘江评论》创刊的背景、影响及历史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
芙蓉区是一方“十步以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让我们走进《湘江评论》编写处旧址,一起探究厚重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柴舟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