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情况,请大家速到中心集合。”3月17日凌晨3点,还在睡梦的陈进英,接到电话通知,瞬间清醒。从2013年进入定王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2019年8月担任中心传染病防治专干,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和疫情交手第3年,此刻已经感知到了严峻性。
“作为专干,这是我的分内之事,作为党员,我更是责无旁贷。”简单收拾好行李,抚摸还在熟睡中的两个小孩,家住岳麓区含浦街道的陈进英,背起行囊,凌晨4点多赶到单位,一头扎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吃、住、睡都在单位,她已经9天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一个才3岁、另一个才6岁的小孩。
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核酸采样
“刘嗲,在家里不?给我们开下门,上门来给您测核酸了。”刘蔚起老人80多岁了,上下楼梯行动不便,社区便安排了上门核酸检测。3月25日下午2点,在门口等待了十余分钟,陈进英和同行的医务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才顺利敲开刘蔚起老人家门。
“老年人行动迟缓些,加上听觉也不是那么灵敏了,等待的时间会稍微长一点。”碰到这种情况,陈进英显得很淡定从容,“今天下午的任务比较轻松,需要上门的20多户都在金沙里社区,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进度快多了。”冷风细雨中,不停在各个街巷、小区楼栋穿行,才过一个多小时,穿着厚厚防护服的陈进英,已经是全身发热。
在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共有9个社区,街道通过“敲门”行动,为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以及红、黄码人员开展上门核酸检测。化龙池、丰泉古井、马王街等社区老旧小区多、街巷更是错综复杂。由于红码、黄码人员的特殊性,要求穿上防护服后,一次性全部完成检测任务才能返回,社区工作人员也无法出入进行路线引导。
“最高的复式楼梯房,有十多层,没有社区引导,找错门牌号,打不通电话,重新折返的情况经常有,这几天也逐渐熟悉起区域里的各个街巷。”陈进英说,最高峰的一天,她和同事6人,2人一组,完成了9个社区、197户红码、黄码人员的上门核酸检测。从12:00出门,到22:30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中途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对于体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如果当天分配在现场采样点,自己最多一天则需要完成2200余名人员的核酸采样任务。
陈进英正在核对当天核酸采样数据
“今天算是收个早工了。”3月25日下午5:30,陈进英完成了当日的上门核酸检测任务,回到中心。检查口罩、检测试剂、防护服、条形码等次日物资准备情况;联系各个采样点位人员是否全部返回;查看标本是否全部收走;确认所有检测数据是否正常录入系统.......陈进英并没有停下来,直到晚上8:00,才终于吃上晚饭。
“这几天每天从早上6点持续到晚上12点是常态,中午吃饭间隙和孩子视频,他俩都在说,妈妈你该回来了吧。”经历了三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向来乐观积极的陈进英一直说:“我现在的状态还好,也没有特别累,特别是自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又是一名党员,这些事情都是该做的。”
26日凌晨12:30,好消息传来,3月25日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定王台街道设置的24个采样点、30个采样台、12个流动采样组,投入采样医务人员140余人,完成了39904人次核酸采样,结果全部阴性!
核酸检测采样途中,不停有电话打入
来源:芙蓉发布
作者:陆祝玲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