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奋进“十四五” 打造标杆区|系列报道之二:五区建设,构建芙蓉发展版图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甬梅 2021-08-11 16:55:40
—分享—

编者按:日前,中国共产党长沙市芙蓉区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芙蓉历史又翻开了崭新一页,芙蓉蓝图又描绘了绚丽一笔。接续奋斗路,启航新征程,芙蓉区融媒体中心围绕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长沙市芙蓉区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推出《奋进“十四五” 打造标杆区》系列报道,解读大会精神、阐释发展坐标、展示实干成效。生动记录全区上下在党代会精神引领之下,仰望星空、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奋力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的奋斗姿态和坚定行动。

红网时刻记者 沈梦艳 长沙报道

未来五年,芙蓉区发展版图如何构建?

近日,中共长沙市芙蓉区第六次党代会区委工作报告给出答案:聚焦五区建设,拓展全域发展空间。按照“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村)”的工作要求,推动“一河两城”深度融合,优化区域功能布局。

“芙蓉五年方案”提出,要重点建设东片区、重塑中央商务区、打造中央文化区、提升隆平园区、建好自贸片区。

图片

壮美的城市天际线,气势如虹。图/梁伟杰

芙蓉向东

一河两城

“五区”建设,“一河两城”是重中之重。

何谓“一河两城”?以浏阳河为轴,河东河西两城齐建设。这一词早在芙蓉区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高频输出。此次党代会报告更为明确:举全区之力强东部,把浏阳河以东片区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推动产城人融合,推进全域高质量城市化,形成“一河两城”东西互动、比翼齐飞的局面。

从城市区域均衡发展观点看,浏阳河就是机身,河东和河西就像是飞机的两翼,只有河东发展起来了,两翼才完美,芙蓉这架飞机才能实现真正的腾飞,为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注入强劲动力。

党代会报告强调“举全区之力强东部”“举全区之力跨河东进”,可见东进发展于芙蓉重要性可见一斑。

未来5年,芙蓉区全力向东:进一步优化浏阳河以东片区整体规划,实现空间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多规融合;西龙片区、韶光片区、远大路沿线片区、隆平生物产业园片区建设更新;路网架构不断完善,浏阳河过河通道、张公岭商业综合体、湘雅二医院新院区、师大附中芙蓉中学、东湖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将落地开花,宜居品质大涨。

一个区域性新城的全新骨架日渐明晰,一盘纵横联动东西的发展大棋局正在展开。

随着这些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聚集等各项投资一路向东高歌猛进,未来,一些看得见的变化将在芙蓉区东部发生:产业向东、平台向东、商机向东……

一河两城美如画。图/陈飞

融合带动

五区建设

7月19日,中共长沙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强调,要以“五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村)”——“五区”建设让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实现城美、人兴、居安、业乐。

芙蓉“五区”建设提出重点建设东片区、重塑中央商务区、打造中央文化区、提升隆平园区、建好自贸片区。该“五区”建设与长沙“五区”建设理念一脉相承,是长沙“五区”的芙蓉实践。

大层面上看,芙蓉区提出的“五区”建设,意义在于作为全市唯一的建成区,芙蓉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作出的时代突破。在强劲东片区同时,串起东片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文化区、隆平园区、自贸片区五大板块,连片成群。各板块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资源更加紧密联系。这既是芙蓉区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的依托,更是推动“一河两城”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实施路径上看,浏阳河以西,中央商务区、中央文化区创新蝶变,浏阳河以东,东片区、隆平园区、自贸片区融合发展。

中央商务区,452米国金中心刷新天际线,世茂环球金融中心等楼宇高耸,气势如虹。未来,芙蓉区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实行统筹联动,进一步优化中央商务区规划,加强空间拓展,注重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商业价值,建成中部一流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中央文化区,“长沙曼哈顿”袁家岭板块内,市新华书店、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剧院等一大批省级“文化艺术院团”聚集,是省会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坐标。未来,芙蓉区将把中央文化区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融合示范区、文化消费引领区、文创产业聚集区,为长沙建设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提供新支点、新亮点。

图片

重点建设的东片区,物理空间包含隆平新区和自贸片区。未来5年,芙蓉区将举全区之力跨河东进,拉开区域发展主战场。推动西龙片区、韶光片区、远大路沿线片区、隆平生物产业园片区建设更新,实现东部片区、隆平园区、自贸区块联动发展。隆平新区种稻全球,“中国种业硅谷”享誉业界。未来,芙蓉区将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现代产业生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种业总部集聚区。自贸试验区落子芙蓉,面积仅有1.86平方公里的芙蓉自贸片区虽为全市版图最小,但可释放1500亩可用面积,紧盯“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未来可期。

新的发展奇迹,正在芙蓉大地书写!

相关链接:

聚焦五区建设,拓展全域发展空间

▲重点建设东片区

进一步优化浏阳河以东片区整体规划,实现空间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多规融合。加快片区发展,推动西龙片区、韶光片区、远大路沿线片区、隆平生物产业园片区建设更新,实现东部片区、隆平园区、自贸区块联动发展。全面升级交通路网,完善综合配套,构建便利生活,提升宜居品质。全力推动浏阳河过河通道、张公岭商业综合体、湘雅二医院新院区、师大附中芙蓉中学、东湖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重塑中央商务区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实行统筹联动,进一步优化中央商务区规划。加强空间拓展,高效利用地面空间,推动楼宇商圈腾笼换鸟、商贸业态迭代升级;注重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商业价值。加强转型提质,聚焦高端业态和形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都市风貌集中展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国际商务交流交往、高端时尚主力消费功能,建成中部一流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打造中央文化区

整合袁家岭周边的剧团、剧院、书城等文化产业资源,依托湖南文化广场、佳兆业广场等项目,围绕“一核两轴三圈多点”做好“文化+”文章,促进文化与休闲、体育、科技、创意的深度融合,把中央文化区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融合示范区、文化消费引领区、文创产业聚集区,为长沙建设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提供新支点、新亮点。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浏阳河产业带建设。

▲提升隆平园区

坚持“五好园区”标准,聚焦“种业硅谷”建设,走出一条产业融合、特色引领的路子。精心建设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坚持产业链思维,聚焦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现代产业生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种业总部集聚区。

▲建好自贸片区

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别化、集成性改革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核心区+功能区+联动区”层次,精心谋划用地规划、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紧盯“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定位,加快推动自贸总部基地建设,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做优做强农业科技、生物育种等特色产业,推进跨境金融、认证咨询、服务贸易等多领域合作,探索对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打造城市新地标。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甬梅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