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近几年,长沙市在老城改造中引入有机更新理念,在长沙市芙蓉区,有机更新后的丰泉古井社区白果园化龙池片区不仅修复了10余处历史古迹, 改善了2700余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更迎来崭新的业态更替,让老街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紧挨着黄兴路步行街,抬头便是高耸入云的湖南第一高楼IFS国金中心,白果园占据着长沙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房屋老旧、环境杂乱,很多房东把房子租出去就不管了,麻将馆、废品杂屋、小餐饮店,人员比较复杂,管理起来挺有难度。”丰泉古井社区工作人员杨天龙说。
如今,麻石板路、青墙黛瓦,文创、古着、咖啡店、民宿、书吧、花艺店……白果园片区十几条错落有序的的街巷里分布着40多家各具特色的店铺。
“ 就是一走进来,就被这里吸引住了,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整体环境都很好,闹中取静的感觉,很像长沙这座城市的后花园。”在白果园丰盈里西开民宿的张博律是名婚礼策划师,是白果园有机更新后第一批进入的商户之一,民宿逐渐稳定后,又介绍朋友来这里开店,曾经老街里遍布的麻将馆,如今装饰一新变成文创、花艺、咖啡馆,重新变了一块天地。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和张博律一样,老街上的很多商户都是被这里环境、气质吸引。白果园老居民胡忠星退休后燃起了创业梦,在观音井巷开了家小咖啡馆;中韩情侣合开的照相馆成了年轻人最爱的打卡点;登隆街入口处第一家门店,也从不久前的快餐盒饭店变成一家湘绣艺术工作室……
“白果园本身历史文化气息厚重,有机更新完成后环境好了,一批新业态在这里自然聚集,业态定位逐渐清晰,居民也达成了共识,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定王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龙欣说,遵循业态自然生长规律的同时,街道、社区也会对业态的退出和引入进行适当引导,利用自身资源引入一些符合老街气质的商户,争取不破坏老街原有风貌和结构。
老街改造后,咖啡馆、书店、花艺店、民宿等新业态的兴起,不仅门面租金涨了三成,越来越多的居民也会自觉维护街区形象。现在,扯麻纱、打麻将的少了,居民在把商铺出租前也会主动咨询社区意见,尽量引入合适的商户。
不久前,在丰泉古井社区丰泉书房,30余名社区居民、商户以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研究生,参加了一场《“共生与新生”——丰泉古井社区商业》交流分享讲座沙龙。讲座现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叶强给大家分享目前市场的消费结构和商业街区发展所需的精准定位。
“在交流会上和同行、老师一起探讨交流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收获很大。”之前一直在北京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苗栋,第一次创业在白果园苏家巷开了家集民宿、杂货铺、调酒工作室为一体的店铺,正式开业不过半年,已经有了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老城改出好风景,老街兴起新业态。白果园片区吸引了越来越多像苗栋这样的青年创业者。如何服务好社区居民群众、商户店主,让大家在老街既宜居又宜业?去年9月,社区成立了社区发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专家学者、辖区单位、居民代表、商户组成,不定期组织活动、开展交流研讨,征集群众、商户、专家对业态发展、社区服务的建议意见。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叶强就是社区发展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老街现在很多人前来打卡游玩、创业打拼,既要服务好老街坊,也要服务好外地来的创业店主、游客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长沙的包容、热情、活力。”丰泉古井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可说,有机更新让老街面貌焕然一新,也蓬勃生长出新长沙的网红力量,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就是立足老街业态更长远的发展和基层服务的精细化。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目前社区还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设智能安防、智能停车、智能门禁,让居民商户在老街有更加智慧、便捷的体验。
草木在老街自然生长、业态在老街自然聚集、生活在老街怡然自得,有机更新聚集了人气、激活了业态、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生态圈。除白果园以外,芙蓉区都正街、化龙池、蔡锷南路等多条老旧街巷改造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业态模式,既保留了历史文脉,也为新业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