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新凡同志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建功必须有芙蓉区。”9月25日,芙蓉区委书记于新凡参加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接受专访时如是说。
(一)今天听了易炼红书记的报告,感觉句句实在。这五年,长沙变化实实在在、世人瞩目。 “一江两岸”,尤其是湘江新区,拉大了城市布局。再加上长、望、浏、宁与城区的接近、扩展,长沙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骨架已经搭建起来了。
长沙变强了。我记得5年前,湖南省的GDP才10000亿元左右,而现在长沙市的GDP就有9000亿元。特别是在产业方面,越来越强。以前是机械工程一枝独大,而现在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
长沙变美了。通过几年的发展,城市的外立面更丰富,城市环境变得更好。特别是“三年大造绿”和大拆违行动,长沙城市的斑点正逐渐消失。特色小镇、特色街巷也让城市更美了起来。
长沙变新了。发展理念更新,产业也在转型创新。
长沙变厚了。在文化建设方面,“东亚文化之都”的获批,突出了长沙文化特色。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让物质发展有个聚体。
民生变爽了。现在在发展过程中,更多考虑老百姓的感受。炼红书记也反复说,“发展是为了什么?发展就是为了老百姓。”没有老百姓的点赞,我们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发展如果没有让老百姓有获得感,那么,这样的发展是不充分的。

(浏阳河风光带休憩场所。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二) 报告对今后五年的部署,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格局更大。市委将长沙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很准。这与长沙在全国的地位相符合,与长沙未来五年要实现的目标相符合,与长沙今后要做的事相衔接。这个格局将变得越来越大。
二是目标更明。报告每一项目标都很明确。既有文字描述的目标,要达到怎样的状况,同时,也有一个数字目标,这种明确的目标对我们基层很有操作性、很有直觉感。
三是措施更准。报告指出了可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发展目标,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去抓、去落实的。
四是定位更实。市委没有提出什么空洞的口号,而是很实际的目标。目标的落脚点是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委不是抛开过去五年的发展去谈未来五年的思路。我觉得这种传承的做法很好。炼红书记提出过,“建功必须有我,功成不必在我”,市委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即我们不是要拿出全新的东西,而是在传承中提高、丰富,为下一个五年奠定基础。

(鳞次栉比的CBD楼宇。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三) 市委提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在市委的领导下,下一步怎么积极参与、狠抓落实,并在落实中创新创造,我想芙蓉区应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芙蓉区要有中心城区的担当。芙蓉区有很深的历史传承,因此,很多事情,芙蓉区应该积极参与、率先落实市委的意图和目标。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建功必须有芙蓉区”,芙蓉区将全力以赴地抓好各项工作。比如金融工作,芙蓉区已获批湖南省“金融创新特色产业园”,这一块我们要做大做强。报告提出,长沙要打造全国金融中心。实际上,单靠一个区县打造全国金融中心,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各个区县必须形成互补、参与进来。我们有很多短板要补,各个区县在补短板之时要互相学习、积极参与,不要进行恶性竞争。
二是要有扩大开放的力度。芙蓉区的开放度在各个区县中历来是最大的。芙蓉区在开放经济做活、开放度做大的过程中,有一个金字招牌: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已成为了国际交往的一个平台,每年有10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教授到芙蓉区来。也就是说,芙蓉区在参与国际交流上,袁隆平院士这张金字招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是要有城市格局的拓展。报告提出“一江两岸”,以前只是指湘江,现在包括了浏阳河。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把浏阳河两岸建设得更美,使经济格局更强更大。未来五年,芙蓉区具体怎么做?我想还是要贯彻落实、加强学习。报告涵盖的内容和知识很多,我们回去要认真消化,逐级传达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的关键,在抓党建,激发党员干部的实干热情。这也是炼红书记在报告中提得比较多的。芙蓉区要建设一支能战斗、能想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要培养一批不落后的干部。只有有不落后的干部队伍,芙蓉区才能取得不落后的成绩。
来源:新湖南
作者:欧阳倩
编辑:易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