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双耳失聪的80后陈瑛能用气球拧扎成动物、人物等造型,并开办工作室成坚强创业者
气球在陈瑛手里仿佛有了灵性,三下两下,她就能做出创意造型。 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你印象中的气球,除了圆形、长条形,是否还有别的模样?在芙蓉区东屯渡街道陈瑛手中,气球不仅能变成惟妙惟肖的小动物、新颖时尚的泡泡裙、萌态十足的小汽车,更如同一柄魔杖,将她的无声世界瞬间点亮。
跑到全国各地学习技艺,为了创作气球造型没少被爆伤,如今33岁的她更和丈夫一起开办艺术气球工作室,成为一名特殊的创业者。从听障人士到气球主题策划师,陈瑛比划着告诉记者,她也是蛮拼的。本期街坊故事会,让我们感受80后残疾人那份与众不同的坚强。
一双巧手扎出百变气球
“哇,这都是气球制成的吗,好萌好可爱!”几乎每个走进陈瑛艺术气球工作室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窗台前,用白色气球扎成的小兔子长耳朵大眼睛,还抱着一个胖乎乎的红萝卜;小桌上,一只可爱的米老鼠翘起屁股、撅起嘴巴,任谁都想抱一抱。而工作室墙壁上的照片,更显示出这名女孩的不简单:长达数米的泡泡墙上,用气球做出了新郎新娘造型;一辆如碰碰车大小的超卡通小汽车,车轮、照明灯、方向盘一应俱全,仿佛坐在上面就能开走一般。“照片中的每一个气球造型都是手工扎制而成。”陈瑛骄傲地告诉记者。
虽然听不见也说不出,但展示起手艺来,陈瑛却格外利落。羊年春节就要到了,陈瑛特意设计了喜羊羊气球,长形、圆形、尾巴形的气球这里拧拧、那里捏捏,串扎一起就是一个萌羊的造型,再用笔画上大眼睛,戴上粉红气球制成的蝴蝶结、围巾,喜羊羊就这样活脱脱地亮相了。一看时间,这样一只小动物,可需要双手不停忙上半小时。
弄破上千个气球练出基本功
陈瑛从小双耳失聪,从长沙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期望自食其力的她当过餐厅服务员、做过包装工、干过录入员,但每份工作都没能做太长时间。
正当一筹莫展时,有朋友告诉她,创意气球市场潜力巨大,大胆的她揣着几千元独自跑到青岛拜师学艺。“别看气球柔软容易造型,可气充多了,用劲大了,手法不对,都容易爆掉。”陈瑛比划着说,刚入行的她可没少当“爆破手”,有时一天下来手会被伤得没有知觉。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弄破了上千个气球后,她终于熟练掌握了动物、人物、大型气球背景板等数百个气球造型的拧扎方法,一双手也由此留下不少茧印。
但要成为一名气球主题策划师,光会动手还不够,陈瑛就向书本向网络视频学,更多时候会自己设计主题然后进行创意策划。“那时,满脑子都是气球造型,晚上睡醒后突然来了灵感,立刻就拿出纸笔画下来。”
感恩社会经常参与公益活动
慢慢的,陈瑛开始在朋友圈中小有名气,遇到婚宴、宝宝宴,年轻潮人们会邀请她前来布置设计。对每一份单,陈瑛都格外卖力,她往往会构思两三天,更会提前一天去布展,与顾客一起用纸笔交换意见,并一直修改到最佳状态。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去年4月,陈瑛和同为听碍人士的丈夫开办起工作室,从策划师到小老板,每件事都需亲力亲为,虽然艰辛但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去办理证照时,街道社区没少为她提供贴心帮助,一些老顾客更会主动介绍生意。感受关爱的陈瑛也开始以特殊方式表达感恩。她加入义工组织,空闲时会去福利院、敬老院变“气球戏法”,也会主动参加社区为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举行的公益活动,“当看到平淡无奇的气球变成各种逗趣的造型,老人孩子们别提多开心。”陈瑛说,这种爱的传递,让自己感受到了人生价值。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易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