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干局]律动的夕阳格外美

来源:区老干局 作者:谭永华 刘建武 编辑:易跃峰 2014-08-14 10:35:03
—分享—

副标题:芙蓉区“五老”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在芙蓉区的街头巷尾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银发满鬓,他们或手拿垃圾夹涌现在大街小巷,或手持“土喇叭”徘徊于社区巷道,或别着“红袖章”往返于邻里之间,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芙蓉区“五老”志愿者,他们挥洒余热,奉献力量,扮靓了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温润了芙蓉区的街头巷尾,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独特名片、一串响亮音符、一道晚霞风景。

  “垃圾夹”洁净千条街

  地处市中心的火车站,是省会长沙的窗口,这里交通异常繁忙,人流高度集中,随之而来的便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形势,每天产生的烟头、方便面盒、饮料瓶、报纸等垃圾不计其数。为了缓解这一区域环境卫生的压力,还广场一个干净整洁的脸面,火车站退休干部周建云每天都会花上几个小时,邀约十多名“老哥们儿”自发地拿着垃圾夹,提着塑料袋,穿梭在人群中,捡拾地面上旅客丢下的烟蒂,扔掉的方便面盒和饮料瓶。有时候遇到边吃边扔的,老人们都会上前加以制止,更多的旅客对他们的义举都给予支持和赞许。

  “在火车站工作几十年了,如今退休在家也干不了什么事,就想出来转转,捡拾捡拾,为这个城市的美尽一份力吧”,周老如是说。

  如今,在芙蓉区大街上,像周建云老人这样的“环卫义工”还有很多,他们用激情和感情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美,而他们自己也成了这座城市美的形象代言人。

  “土喇叭”传递和谐音

  “社区居民请注意,防火防盗要小心,煤气电器要关好……”每天在朝阳社区的巷堂弄里,你总能定时听到这样的温馨提示。这是由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老爷爷老奶奶组成的“邻里守望”平安护卫队在用“土喇叭”进行安全知识义务宣传。

  前些年,社区居民反映邻里之间关系渐渐疏离,小偷小摸现象频频发生,社区治安不容乐观。为了还社区居民一个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一些退休在家的老人自发地组建了这支平安护卫队,他们将宣传语事先录入手持喊话器(俗称“土喇叭”),然后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轮流在辖区里义务巡查、宣传。

  “你们可别小看了我们这群老年‘土喇叭’,作用可大了,喇叭这么一喊,给大家提了个醒,也把那些想干坏事的人给吓跑了,可不比警灯警笛差。”区“五老”金牌讲师、业委会主任陈远科介绍,4月初,就有一伙入室盗窃团伙潜入社区准备犯案,被老年“土喇叭”给发现并报了警,后全部被缉拿归案。

  “土喇叭”在宣传安全的同时,也在传递文明。他们并不起眼,但他们都很出色,他们是这个城市最动听的音符,汇在一起便成了一首首动人的旋律。。

  “红袖章”汇聚大能量

  8月4日,中午,文艺路街道湘府社区。65岁的邱声俊拽着扶手缓缓爬上4楼,按下邻居刘唯一家的“门铃”。而这一“按”,她已经坚持了35年。刘唯一是一位聋哑孤寡老人,自闭且生活不能自理。35年来,邱声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亲人一样悉心照顾她。考虑到聋哑人既说不出话,又听不到声音,她就专门给刘唯一安装了“闪灯门铃”,通过灯控来告知开门。几十年来,她在照顾残疾邻居的同时,自己也在忍受着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病和心脏病等病痛带来的折磨。她一直坚守着心灵深处的那份恬静与快乐。

  像邱声俊老人这样的“红袖章”志愿者,芙蓉区共有15000余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他们利用手中一技之长,各显身手,随叫随到,耐心细致地为左邻右舍提供诸如送餐、理发、水电维修、心理辅导、家庭劝导等特色志愿服务,先后涌现出了西湖社区“五心帮帮乐”、定王台街道“爱心敲门队”、朝阳街道“爱心帮帮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7月21日,湖南日报头版还以《千街竞靓红袖章》为题,对芙蓉区万名“红袖章”美洁家园进行了报道。

  “红袖章”志愿者还积极参加城市管理,他们每天别着“红袖章”,守候在街头巷口,不厌其烦地规劝交通秩序和街道卫生,默默忍受着不理解他们的异样目光和流言蜚语。他们用爱心和热情,给这座城市汇聚了正能量,涂上了一抹红,成为芙蓉区城市管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区老干局

作者:谭永华 刘建武

编辑:易跃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