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媒体记录副乡长的一天:截访造假捡垃圾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易跃峰 2013-06-08 16:08:11
—分享—

  “‘你知道宪政不?’在职工饭堂,我突发奇想问同事。10个人,只有一个学法律的说他听过,可不知道宪政是啥。我成天上微博,政改啊、宪政啊,很热闹,但跟现实生活不沾边,身边的干部和老百姓,谁关心?知识分子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就算真要政改,底下人怎么弄啊?我是副乡长,我忙着应付上级,我厌烦透了”

  表演式视察

  星期五一大早,何历峰带着四五个下属来到离乡政府几里地的公路旁。站在杂草丛生的路肩上,干部们手持火钳,捡卫生纸、饮料瓶、塑料袋,抛到视野外的沟坡底下,看不见就行。

  弯腰、捡拾、装袋,动作熟练而机械,远看像是拾荒的流浪汉。“哪是什么干部,明明就是开着小汽车的清洁工,”乡镇干部在权力等级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一样有着强烈的身份感,抱怨是难免的事。

  伴随着县领导、市领导、省领导的专门视察或是路过,清扫以每周两次的频率重复着,何历峰说不清打扫了多少遍,“已经厌烦透了”。就像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重复而无意义,可一旦懈怠,碾碎的便是自己或领导的仕途——因卫生不合格被免职,绝非神话。

  接近10点半,公路清扫完毕。“县委书记还要去你包干的村,快去准备档案材料,记得打扫干净。”听完乡书记电话里的嘱咐,何历峰匆忙赶往集贤村。

  县委书记临时改变行程,看似突然,其实有分寸,维系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有幸被视察的永远是一两个样板村,视察时间总会及时告知乡里。人人都厌恶行踪不定的突然造访,都极力避免尴尬的场面。

  不到10分钟,材料备齐了,宣传、纪检、精神文明建设,摞起来足有半尺厚。何历峰说起在微博上一次经历,某天凌晨1点,一位副镇长朋友发微博说:哎呀,我们镇政府现在忙得灯火通明。何历峰回复:你们是在作假吧,明天领导要来检查?对方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半尺厚材料所记录的工作,“全都没必要,事实上也都没做,就是作假应付检查。村里每月账目公开、党务公开,材料也都是事后补齐,贴出来老百姓看都不看一眼。”

  假得如此明显,领导怎么可能认为是真的呢?何历峰也曾大惑不解。典型的领导视察情景,乡干部一本正经汇报工作,领导也一本正经听,“噢噢,这个做得很好,值得推广”,然后是一二三点意见。

  后来他明白了,上级领导当然知道是假的,只不过假装不知道,“所有人都在表演”。

  何历峰多少陷入矛盾中,他是造假参与者,心底又生出厌恶。曾有一次,新上任的县委组织部长突击检查,何历峰因工作不力受到批评,他竟感到些许激动,“这个领导作风还可以啊,即使他骂我,我都愿意。”不过,突击检查只此一次。

  村委会办公室打扫完毕,何历峰跟同事坐在院里闲聊,他看着建成没几年的房屋,心里觉得可惜。建成之初,市委组织部长还来视察过,说“让老百姓看到咱们共产党的旗帜在高高飘扬”。实际上,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闲置,落满灰尘,惟一用得上的场合是领导视察。

  拦轿喊冤

  “给不给我解决问题?你们县长要来检查,我要找他告状!”等待县委书记时,村民突然冲进来,气冲冲找到何历峰。“拦轿喊冤”不只是传统戏曲的演绎,也是千百年来活生生的现实。戏曲里,“乡吏”是左支右绌地干着坏事的丑角,但此时何历峰紧张又无奈。

  乡长和村支书跟着访民去实地查看,乡书记打来电话,领导马上到达。何历峰留下来和访民周旋,乡长则迅速撤离,走时交代,“领导来时千万不能让他扑过来”。

  访民的问题其实早已清楚,他家围墙后地遭到另一村民侵占,因为村支书答应了后者把地分给他,两家经常吵架,甚至动起手来。

  乡干部都明白,矛盾源自村支书“错误决策”,但村支书是县里甚至更高层树立的红旗,谁也不敢动他,问题只好拖一天算一天。“讲政治”,是渗入最细微肌理的法则。

  访民家里,老两口一边申诉一边端茶倒水,并不知道4位干部只是假意了解情况。

  周一,何历峰已接待过他们:

  ——何乡长,我们的问题没解决,那人昨天又去了我家,不走,还给110打电话,说我把他打了,我打他了吗?他把我的衣服都扯烂了。

  何历峰看看,衣服确实烂了。

  访民问,你们乡长在不在?

  ——不在,去县里开会了。

  ——那你们书记在不在?

  ——没来,在县里可能有事。

  ——那这样,我等到下午5点,要是你们的人还不来,我明天一定要到县里去告你们!

  这样的申诉被称作“车轱辘话”,声声作响,反复碾压。4位乡干部都觉得乏味,临走时答应最迟下周解决问题。

  老太太最后说,前天到乡政府向你们书记反映问题,他有句话我很气愤,我女儿偷偷录了音,你们再不解决,我就拿着证据到县里、市里、省上、北京去告!

  访民认为自己懂官场,习惯层层上告。但在何历峰看来,没用,上级信访部门也只是踢皮球,“怎么搞的,你们的人上访了,来领人!”

  下午1点半,领导电话通知撤回乡政府,县委书记要座谈。何历峰发现陪同人员果然少了,才3个人。乡书记汇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县委书记讲了几点意见。半小时后座谈结束,县委书记返回县城,整个视察过程不到两小时。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易跃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芙蓉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