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正在家门口的小花园欢腾雀跃,芙蓉区一直致力于让管理更精细,让城区更精美,家门口的风景让越来越多芙蓉居民韵味。
芙蓉区九道湾社区公园内,一列火车从高架桥驶过。(资料图片)
一池碧水、一抹绿影、一座亭廊,在芙蓉区街头,这样的精美景致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20世纪中叶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负。
而长沙这部鸿篇巨著的精美封面,应从芙蓉区开启:它或许是化龙池麻石街巷中的那段老长沙剪影,抑或是浏阳河风光带演绎的蜿蜒风情;它或许是五一大道恢宏绘制的时尚大片,更或是由栉比高楼连缀而成、最跌宕起伏的天际映像。
有形的城市建设、无形的城市管理,如今正如同一双雕琢之手,精心塑造芙蓉之美。从热火朝天的项目铺建到和谐生态的图卷舒展,从网格管城的践行到数字街区的探索,一个个包容着城市气度、浸润着两型思想、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芙蓉元素,正不断刷新着长沙封面,贡献出全新的城市阅读感。
芙蓉气度:今年183个重点项目提速大城东
步入芙蓉热土,放眼望去,城际铁路、地铁一二号线……到处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到处是争分夺秒的繁忙景象。徜徉其间,人们不禁为这里的流光溢彩、大气磅礴击节叫好。
面对大河西开发的波澜壮阔,城东南武广新城建设的气势如虹,城北滨江发展的如火如荼,在城市化建设的宏大命题面前,芙蓉区如何有所作为?“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举措来推进,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动力来提升,把民生工程作为核心战略来打造,统筹抓好改善城市承载力、调整经济结构链、提升百姓幸福感的一批重点项目,提速大城东发展步伐!”芙蓉区委书记梁仲这样作答。
路网建设拉升老城区骨架!“十一五”期间,芙蓉区新改建道路25条近50公里,红旗路至长榔路通车,使省会重要的东西主干道人民路贯通;远大路拓改,这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长沙东大门脸面路,变身靓丽平坦的城市干道。杉木路、黄元路、白沙湾路……去年至今,芙蓉区更大手笔启动多条道路建设,1.69公里长的农园路全线通车后,如同一条血管,让远大路和营盘东路两条城市动脉,在浏阳河东岸进一步连通。
产业项目推动城东价值提升!蜿蜒秀美的浏阳河风光带不仅为市民带来滨水休闲新体验,更凭借优质生态环境,让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大盘滨河绽放,长沙地产“尚东板块”呼之欲出!继今年4月风光带二期开放后,1.12公里的浏阳河风光带圭塘河段也启动建设,其将湘剧文化巧妙融入到滨河景观之中,完工后标志着浏阳河风光带西线全面建成。
CBD核心区内多个棚改项目有序推进,一处处低矮楼群很快将变身芙蓉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旧城区房屋改造力度加大,今年上半年实施改造近1.5万平方米……2012年,芙蓉区铺排包括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在内的重点项目183个,由此带来的城市发展提速、人居环境提升、税源结构优化,让大城东挺起了它硬气的脊梁,承载起城市东拓的重任一路向前。
芙蓉风范:从地面到空中都是两型风景
有人说,在芙蓉区逛一逛,马王堆、走马楼、化龙池,方圆几十公里一下就能将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长沙找回来。可衡量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并不仅仅在于有多少历史底蕴,而更需要其参与到现代文明中,构筑起一个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宜居之城。
“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坚持以城带郊统筹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在科学发展指引下,走出符合长沙特点、具有芙蓉特质的两型之路!”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疾行中,芙蓉区区长李蔚为该区精准定位。
一粒叫“隆平”的种子,率先育出两型产业经济的参天大树。可使用面积不到6平方公里的隆平高科技园将高新技术含量高、无环境污染等作为“择偶”标准,并由此积蓄一园精华:目前300余家入园企业中,高精清企业占九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闪烁耀眼光芒。与此同时,其创新推出土地资源集约使用模式,“双子座”金丹科技大厦占地仅25亩,却拥有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能容纳200余家企业。创造了一栋楼便是一条竖立商业街的芙蓉区,又创出一栋楼立起一个工业群的奇迹,今年1至8月,该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3亿元,增长30.4%。
城市的本质,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深谙这一道理的芙蓉区,让两型之花结出惠及民生之果。两型建设从娃娃抓起,该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两型知识进课堂”,将低碳节能理念写进校本教材;继2009年芙蓉区首个社区公园东屯渡公园建成后,凌霄公园、九道湾公园、张公岭公园……10余处社区公园绚丽亮相,今年该区又启动4处社区公园建设,美丽街景在芙蓉处处绽放。与此同时,芙蓉区连续多年为机关、街道、企业、家庭等量身定制两型示范创建标准,每年投入200万引导扶持资金,推动各行各业“向绿而动”。
让生态更和谐、让环境更和美、让民生更和乐,芙蓉区用一次次生动实践,诠释着两型社会题中之义!
芙蓉谋略:立体网格网出精美东城
一个城市的气质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一处精美城区更需要精细化管理体系作为支点。
如果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之路,芙蓉区一直致力领跑湖湘的话,那么面对城市管理这场大考,却早将“全国一线城市管理水平”定为标准线。
“谁家车子堵在巷子口,大清早大伙外出都不便。”这样的吆喝曾没少在东茅街响起,仅有200余米长的小街内驻街单位、学校、居民宿舍区聚集,屡屡出现的乱停放车辆成了居民的头疼事。可如今,清爽街容却让大伙感慨:“多亏了网格服务员的守护!”
打破传统的平面化、路段制网格划分模式,构筑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格,正是今年芙蓉区推行的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创新所在:该区以78个社区(村)为单位设置块状网格,并进一步细分到小区和居民楼栋;以辖区内的主次干道、车站广场等载体划分条形网格;此外,辖区的服务型单位、中小学校、建筑工地等被划定为单位型网格,一个个格子由此组成一张覆盖广、涉面全、功能齐的立体网。
小小网格,如何能承担多功能,发挥大效应?芙蓉区给出的答案是:整合资源、抱团发力。每个网格设有负责人,从维护社会环境到料理民生大小事都得管。同时将原有流动人口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巡防队员整合成社会事务管理员,各职能部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甚至楼栋长、热心党员等通通纳入格中变身服务员,分点包段负责各网格综合管理,真正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小事即时办、大事限时办!
大到城区主干道,小到辖内主要公交站点,芙蓉区上千名志愿者充当道路、路口以及站台“认领人”,从维护交通秩序到倡导城市文明,个个守土有责;网格管理员同时也是民情民意快递员,走街串巷聆听诉求、即时帮解身边难题……从平面变立体,从单一管理到满足多元需求,芙蓉区构筑的创新、温馨、凝心之网,不仅成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钥匙,更网出大东城的清雅之容、精美之韵!
芙蓉智慧:智能街区定制国际化封面
大屏幕上,仿真路网、立体楼栋如实景般呈现,轻点鼠标,既可“身入”楼宇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也可“步入”小区访家问户……这样一幅如同“阿凡达”般的场景,正是芙蓉区定王台街道社会管理GIS系统图中的真实展现。
如果将城市比做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它势必需要一颗强大而奔腾的智能芯!秉承首创精神,芙蓉区今年以来在社会管理领域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数字化街区,芙蓉CBD核心区内,年轻的定王台街道成为“智慧之街”的探路者。
在定王台社会管理GIS系统大屏幕上记者看到,其辖内的所有道路楼栋都以三维外观体现,随着鼠标定向点击,建筑物不断放大,入驻其中的企业家庭信息甚至诉求一一跃出。GIS系统不仅仅是民情企情数据库,更是智能化服务终端:楼宇管理、安全生产、党建文化、民生服务等多个业务运用分平台设立,各类资源既能整合汇聚,又可分别运转。与此同时,30名系统信息员每天手持移动智能手机上街巡查,一发现状况便图文并茂向指挥中心实时传输“微博”,让问题即时获得处理。
“这几天身体不适,能不能麻烦送一瓶食用油。”接到一位空巢老人的求助,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老人拨打电话时的位置。为空巢孤寡老人、低保户、危房户等人群设立特定档案,并与呼叫系统、短信平台互通,让对方求助第一时间获得帮解、社会温暖第一时间得到传递,本没有温度的信息系统也由此温情荡漾。
在芙蓉区,信息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不少。在该区的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内,电子屏幕上每个绿点代表着一辆清洁环保车或城管执行车,屏幕监控员发现问题并发出行动指令后,处理结果很快就会反馈。
网格之城、智慧街区、两型样本,一个个为芙蓉区量身定制的城市封面,诠释着芙蓉谋略、折射着芙蓉智慧、传播着芙蓉效应,具有一流品位、精美品质的大东城正在浏阳河两岸崭新崛起!
“十二五”芙蓉更精美
畅意而行、诗意而居,这或许是所有人的心愿。“十二五”期间的芙蓉区将会以怎样的城市建设,朝着这一目标渐行渐近?让我们先睹为快。
●畅通路网
“十二五”期间,芙蓉区将完成浏阳河以东“一环线二高架三隧道四横五纵四桥”的路网配套建设,切实推进东二环畅通工程、营盘路东延线、红旗路跨浏阳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一河两岸”内外畅通,全面建成“15分钟交通圈”。
●提质景观
新建东湖湿地公园、将军山公园、隆平公园等生态景观工程,打造新桥公园等一批社区公园,推出一批城市精品景观,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绿地面积增至11平方米。
●完善设施
今后5年间,对五一大道等城区主、次干道以及人行道以外的空坪隙地提质改造,对红旗渠、团结渠、文艺路公沟等进行疏浚,加快实施桥、隧立交连通等道路交通建设疏导工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易跃峰